最近楼下张阿姨总在小区里乐呵呵的,一问才知道,她的糖尿病药报销政策变了——说白了,就是给家里有糖友的人松了口气。这事儿我琢磨了下,其实不只是报销比例涨了点那么简单。
![]()
张阿姨患糖尿病五年,以前每月吃药得自掏三百多。她退休金才两千出头,有时候得从菜钱里抠,要么买打折的青菜,要么少买一次肉。现在呢?社区医院说报销比例涨了二十个点,还取消了门诊起付线,每月自付才一百出头。她笑着说,这下能每周买两次新鲜鲫鱼熬汤了,不用再盯着药店的临期药打折。要是以前,她哪敢想这些?
老家的二伯也是糖友,更让我觉得政策贴心的是并发症筛查这块。以前他最怕去查眼底和肾功,因为筛查费得自掏大半,总说“没不舒服查啥”。这次村医直接上门喊他去镇上卫生院,说筛查费能报八成。他去了之后发现早期肾病迹象,及时换了药。要是晚两年查,可能就得透析,那花钱才叫扛不住呢。其实这政策是把钱花在前面,帮大家躲掉后面的大坑。
有人可能觉得“涨二十个点算啥”,但算笔账就懂了。张阿姨每月省一百二,一年就是一千四,够她买半年的钙片。二伯这次筛查花了两百,报销后自付四十,要是真拖成透析,一次就得几千。说白了,这政策不是玩数字游戏,是真的站在老人角度想——让他们不用在“吃药”和“吃饭”之间选,不用为了省钱耽误病情。
说到底,这次调整不只是报销比例的事儿,是国家在兜底大家的晚年。以前糖友总抱怨社区医院药不全,得跑大医院排队;现在社区里常用药都齐了,连新药也能开。这种变化,才是真的暖到心里。希望以后能把血糖监测仪也纳入报销,那就更完美了——毕竟对糖友来说,测血糖也是日常开销啊。
其实民生政策好不好,看老百姓的反应就知道。张阿姨现在逢人就夸社区医院,二伯也主动跟村医说要定期查并发症。这些小事儿堆起来,就是“老有所医”最实在的样子。要是以后多些这样的政策,咱们普通人的日子就能更踏实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