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出行需求升级,网约车凭借“一键叫车、随叫随到”的便捷性,成为广大市民的出行首选,深度融入日常通勤、跨城出行等场景。然而,行业快速扩张背后,资质造假、定价混乱、安全缺位等乱象频发,不仅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更触碰出行安全底线,规范行业秩序、守护出行平安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同呼声。
近日,仙桃周刊融媒体记者围绕市民关切的网约车相关问题展开实地探访,揭秘我市网约车行业的现状与治理之道。
![]()
市民正准备乘坐网约车前往目的地
乱象直击:四大“顽疾”扰出行
“下单显示的是正规网约车,到点却来了辆陌生的车,车牌、车型完全对不上!”回忆起今年国庆假期的打车经历,市民王女士仍心有余悸。当时她通过某平台下单前往天门南站,提出质疑后,司机竟态度强硬要求“不坐就取消订单”。担心耽误高铁的王女士被迫妥协,还按要求当场取消平台订单,“全程提心吊胆,事后想投诉都没凭证”。
王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记者走访调查发现,网约车行业的投诉集中指向四大“顽疾”:一是资质造假问题突出。部分司机通过伪造证件、借用他人账号“借壳接单”,无合规资质却混入市场,给出行安全埋下重大隐患;二是定价机制藏猫腻。早晚高峰、恶劣天气时溢价过高,部分平台还存在“大数据杀熟”现象,老用户反而支付更高费用,加重消费者出行成本;三是安全保障缺失。车内监控损坏、关闭现象普遍,司机疲劳驾驶、开车刷手机等分心行为屡见不鲜,司乘双方安全均受威胁;四是售后维权难上加难。遭遇纠纷后,平台多以“协调司机”为由推诿责任,消费者举证难、投诉无门,维权之路步履维艰。
乱象背后,是平台责任缺位与司机生存压力的双重挤压。一位不愿具名的网约车司机坦言:“平台抽成不透明,30块钱的订单到手常只剩20块左右,高峰时段抽成能超过25%。合规司机要交服务费、承担车辆损耗,收入没保障,才有人铤而走险搞违规运营。”
合规之基:双证+严审守底线
网约车乱象频发,合规门槛成为市民关注的核心。“到底什么样的司机和车辆才是合规的?”“有前科人员能开网约车吗?”针对这些疑问,市交通运输管理局相关负责人给出明确答案。
该负责人表示,合法从事网约车运营,司机与车辆必须“双证齐全”:司机需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车辆需办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二者缺一不可,这是区分合规网约车与“黑车”的核心标准。
在司机资质审查方面,我市监管部门已建立多维度“防火墙”。目前,合规平台已接入公安部门信息系统开展初步筛查,交通与公安部门通过信息共享,对司机的犯罪记录、酒驾醉驾记录等关键信息进行动态核查,从源头杜绝不合格人员进入行业。同时,监管部门定期对平台及从业人员资质开展抽查,确保审查机制不“走过场”。
“监管既要‘严标准’,也要‘暖执法’。”该负责人强调,在严格执行准入规范的同时,我市交通部门已开通合规办理便捷通道,简化审批流程,为司机群体提供合规运营的支持保障,兼顾监管力度与民生温度。
破局之道:多方协同筑安全
业内人士指出,网约车行业治理绝非监管部门的“单打独斗”,需平台、司机、消费者多方协同,构建“监管有力、平台负责、司机自律、市民参与”的长效机制。
平台需扛起主体责任。监管部门应将合规率、投诉处理率、安全保障措施等纳入平台考核,对屡次违规的平台采取约谈警示、罚款停业、市场禁入等惩戒措施;平台需主动公开抽成比例与计算方式,优化收入分配机制,减少违规运营的利益驱动,同时强化司机资质审核、规范定价算法,完善售后投诉处理流程。
司机要坚守合规底线。执法部门与平台应联合开展合规培训,明确违法违规运营的法律后果;建立司机信用评价体系,将合规情况与接单优先级、奖励机制挂钩,引导司机自觉遵守行业规范,摒弃侥幸心理。
消费者需强化自我保护。打车优先选择合规平台,上车前仔细核对车辆牌照、车型与司机证件,全程开启行程分享功能;遭遇违规行为时,及时留存订单截图、录音录像等证据,通过正规渠道向监管部门举报。监管部门可设立专项奖励机制,畅通举报渠道,鼓励群众参与监督。
从“野蛮生长”到“规范提质”,网约车行业的转型之路任重道远。唯有以严格监管筑牢安全底线,以平台责任压实管理链条,以多方共治凝聚治理合力,才能破解行业乱象,让网约车真正成为市民出行的“放心车”“便民车”,为城市交通注入更可持续的活力。
声明:本公众号未标明原创的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交流学习之用,不用于商业行为。如有侵犯了企业、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联系删除。本公众号发布的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仙桃周刊融媒体记者 刘楚辉
责编:周方婷
编审:宋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