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2 日,“繁荣新大众文艺:大众篆刻的时代价值与未来图景” 研讨会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政立院区举行,专家学者、校师生校友及篆刻爱好者齐聚一堂,共话传统艺术的时代生命力与全民共享的创新价值。
![]()
“十五五”规划中明确提出 “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繁荣互联网条件下新大众文艺”,大众篆刻正是这一政策号召的鲜活实践,以传统文化基因赋能新大众文艺,实现了篆刻艺术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黄琤在致辞中表示,大众篆刻正以创新材料、数字工艺和新媒体传播突破传统边界,从专业圈层走向大众生活,为 “方寸之美” 注入跨界活力。“篆刻已不仅是观赏艺术,更成为人人可参与的文化行动,融入新大众文艺生态。” 恰逢管院恢复建院 40 周年,黄琤提到,愿以篆刻为喻,在方寸间精雕细琢,在世界舞台上镌刻中国管理智慧与文化力量,让复旦管院在时代长卷上留下璀璨印记。
![]()
学者、作家、书画篆刻家,上海中国书法院副院长王琪森在主题演讲中指出,大众篆刻已成为当代艺坛的 “文化现象” 与 “艺术景观”,其 “印六进” 实践推动千年篆刻领域发生深刻变革,呈现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的艺术效应与社会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以 “印记管院 拓新领变” —— 复旦管院恢复建院 40 周年大众篆刻作品展已于10 月 23 日启幕,并持续开放至 2026 年 1 月 31 日。展览设有 “商科初创”“发展变迁”“拓新领变”“求真卓越”“缅怀与感恩”“我是复旦人” 六个展区,通过新理念、新设计、新材料与新科技,全方位展现篆刻艺术的时代感与大众性 —— 从传统石材到光敏树脂、玻璃微珠等创新材料,从手工镌刻到激光雕刻、3D 打印、彩色喷绘等现代工艺,让这门古老艺术在当代焕发全新活力。
展品中,多件作品将复旦精神与时代特色深度融合:校训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以复旦大学老校门为造型,通过 3D 打印技术呈现,彰显人文底蕴与创新精神;
![]()
校名印 “复旦” 取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之意,印体正反面分别嵌入日晷雕塑与管院标识景观,寓意复旦精神薪火相传。
在众多展区中,“我是复旦人” 板块尤为引人瞩目。该展区主题词由国务院原副总理、复旦 1952 届工商管理系校友李岚清亲笔题写赠予母校。展区展出了他曾工作过的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两款汽车模型。分别是1958年制造的新中国第一辆“东风”轿车模型,以及1965年研制成功的“红旗CA770”高级轿车。这些珍贵的作品,是李岚清老校友铭记和感谢母校教育之恩的深情表达。
![]()
展陈中,还有一件“特殊展品”—复旦大学1925级商科会计系学生徐以楙的由李登辉老校长钤印签发的毕业证书。本次展览为大众篆刻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
![]()
最后,中国电力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篆刻委员会副主任周威涛强调, “大众篆刻始终以保卫汉字、弘扬汉字、让篆刻艺术走向大众” 为初心使命,通过艺术与科技的双向赋能,成功推动这门古老艺术从 “小众雅玩” 走向 “大众共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