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获悉,“十四五”时期,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实现“从小到大”的跨越。与“十四五”初期相比,如今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体系。
谐波减速器是机器人的核心组件之一。一家位于江苏苏州的生产企业今年的产量实现了1倍左右的增长,达到50万台。这背后,是这家科技企业核心技术的不断突破。
苏州绿的谐波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雨:“十四五”早期,我们解决了机器人产业链从无到有的问题,早期的减速器由海外垄断,在“十四五”阶段,我们基本解决了供应链的安全问题。
![]()
一家位于安徽芜湖的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今年以来在传统机器人产品产量稳定增长的同时,高端机器人的产量也在快速提升。
埃夫特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游玮:在“十四五”初期,我们的国产机器人还主要用在一些传统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的一些中低端的应用场景。通过“十四五”的发展,机器人逐步进入到一些先进制造业的头部客户。
不仅是核心组件,如今,我国的机器人产业正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全面发力。在标准上,北京的一家研究所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作为全国机器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自2021年“十四五”初期成立以来已经发布了131项国家标准,同时在研的国家标准40余项。
![]()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振林:面向未来,我们一方面完善标准体系,同时加快产业链各方面标准的发布和研制。原来机器人标准都是对接国际,未来我们可能就是要起一个引领的作用。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 徐念沙:总体来看,我国机器人产业已形成覆盖上游关键零部件、中游整机制造、下游集成应用的完整产业链体系。
机器人行业强化创新驱动
避免行业内卷
记者在采访中进一步了解到,在我国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多位业内人士也呼吁,行业高质量发展应强化创新驱动,抵制低价竞争。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的机器人企业不应过于集中在一两个行业赛道,也就是说有些细分行业还是有不少的商机,这样能更好地避免行业产生内卷。
![]()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器人分会秘书长 宋晓刚:我举一个例子,这是我们传统产业造纸行业机器人的应用,自主品牌的占有率不到1%,只有0.7%。要引导支持我们机器人的企业来拓展和拓深制造业、服务业的各个应用领域。
![]()
不仅是机器人的应用场景要不断细分,未来大模型的应用至关重要,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是AI+机器人的融合。
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 江磊:全球范围内来看,目前具身智能数据集是处于极度稀缺的一个环节,大概只有不到100万条。经过今年的努力,我们预计在年底能完成2000万条整机数据集的收集,成为全球地区最多的一个数据集。
机器人产业加快国际合作
出口稳步扩大
今年以来,我国机器人行业通过多种渠道扩大国际合作,出口额保持快速增长。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信息显示,我国机器人行业出口额由2020年的3.9亿美元增至2024年的11.5亿美元。今年前三季度,累计出口金额已经达到12.4亿美元,同比增长56%。记者注意到,国内机器人企业正通过多元化路径提升国际竞争力。
![]()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器人分会秘书长 宋晓刚:企业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国内企业通过并购国外企业、设立海外研发机构或生产基地、构建海外营销网络等方式拓展海外市场和提升竞争力。
![]()
今年以来,商务部相关部门牵头组织了多场机器人产业国际合作活动。在今年6月举办的中日机器人产业合作对接会上,共吸引两百多家中外企业和投资机构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开展深度对接。11月17日,还将在深圳举办中欧机器人产业对接大会,进一步拓宽国际合作渠道,促进全球资源要素高效流动与互利共赢。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