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养老服务到幼儿托育,从健康理疗到文化休闲——在雁塔区等驾坡街道司法小区社区,一个功能齐备的嵌入式服务综合体,让“幸福在家门口升级”从美好愿景变为生活实景。
聚焦“一老一小”需求托起朝夕美好
老人和孩子始终是社区工作的核心关切。为让老年人享受更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司法小区社区精心开设了舞蹈、声乐、书法等12门课程。“我们积极挖掘社区能人,开办老年大学,全力支持十余支文艺团队开展活动,让老人们真正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社区书记谢有娜介绍道。合唱团的雷老师感慨地说:“我退休后一直想发挥余热,为社区做点贡献。社区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冬暖夏凉的免费活动场地,更让我们找到了退休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如今,合唱团定期参与社区演出活动,用歌声为居民带来欢乐。
![]()
合唱团的成员正在专心排练
![]()
活动室中大家手持彩绸道具在不断练习
![]()
老人们围坐在画架前认真学习
同时,为解决社区双职工家庭0-3岁婴幼儿照护难题,社区的托育服务实现了从单间教室到标准化园所的跨越式发展。目前,该服务已惠及26个幼儿家庭。
此外,社区还构建起覆盖全龄段的健康守护体系。通过新建运动康复室、引入家庭医生定期坐诊等举措,为社区3000多名居民建立起健康档案。
![]()
家庭医生在为居民提供健康服务
聚焦群众急需普遍刚需提升服务质效
在推进嵌入式服务设施项目改造初期,司法小区社区选择从群众呼声最高的民生项目寻求突破。社区书记谢有娜回忆道:“最初,我们通过上门走访、电话询问以及发放问卷等方式广泛收集民意,发现居民对社区食堂的需求最为迫切。”了解到群众诉求后,工作人员立刻展开行动,积极统筹协调场地资源,多方比对运营服务单位,最终建成了群众“家门口”的社区食堂并投入运营。如今,社区食堂每日服务居民超过300人次。
为更好的服务群众,社区将12项便民服务纳入社区嵌入式服务体系,从被动受理投诉转向主动发现问题。针对垃圾房新建、共享晾晒区建设、公共休闲座椅配备、小区出入口路面翻新等30余项民生诉求,社区逐一落实改造提升。依托物业党建联建机制,把物业投诉工单量、矛盾化解率、居民满意度、暖心实事量作为物业工作的重点,推动服务质量持续提升。此外,社区还将家政维修、衣物洗护、快剪理发、照相打印等便民举措融入社区服务事项,既补齐了服务短板,更让辖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
聚焦功能需求推进社区服务多元化可持续
近年来,雁塔区按照“群众缺什么,社区补什么”原则,有序推进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项目建设。坚持以为民服务为主线,以摸清底数需求、深挖可用资源、统筹规划部署为抓手,采取综合体、插花式、超社区板块(跨社区统筹)三种建设模式,聚焦“一老一小”群体和群众急需紧缺的普遍刚需,精准发力、分类施策,在社区嵌入N项优质普惠的公共服务。截至目前,已在辖区建成21处社区嵌入式服务综合设施,社区群众可在“家门口”、“楼底下”享受就近就便服务。
![]()
大家围站在一起聆听讲解
下一步,雁塔区将充分运用“区—街—社”三级联动机制,一社区一方案,协调各方力量,根据居民需求,深入挖掘可用场地、社会资源,积极探索建设、运营、管理、服务深度融合,实现“建用一体”、“建用衔接”,不断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增强辖区群众获得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