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应急管理)
转自:中国应急管理
三日之内,两起突发险情,两次科学果断处置。位于辽宁省朝阳市辖区内的锦承线K98+707处的奈树沟铁路道口监护员团队,靠平时练出的真功夫,牢牢守住安全防线。
10月28日19时59分。一辆重型集装箱挂车在通过该道口时因驾驶员操作不当发生卡滞,庞大的车体瞬间侵入铁路限界,对即将通过的列车构成严重威胁。
![]()
10月28日晚,视频监控画面
“看到大卡车卡在道心的一瞬间,我感觉自己的心跳都漏了一拍。那是最本能的反应。”监护员王学刚回忆道,“但下一秒,我的脑子里就像放电影一样,平时演练了无数次的程序自动跳了出来,直接按下紧急处置按钮。”
王学刚果断启动遮断信号与无线预警系统,向相关部门上报险情。他的搭档李贵成冲入现场疏导交通。
“当时顾不上害怕,脑子里就一个念头:必须尽快清空线路!我大声指挥,让其他车辆快速倒车,给故障车腾出空间。”从险情发生到现场清理完毕、线路恢复通畅,整个过程仅用6分钟。
10月30日清晨6时10分,相似险情再次上演。“才过去两天,又来了!”李贵成坦言,“虽然情况类似,但我们不敢有丝毫松懈。因为每起事故的细节都不一样,必须严格按照流程来。”王学刚熟练操作安全设备,并通知车站申请临时封锁线路,李贵成协同进行现场处置。这次,仅用13分钟,故障车辆被安全移出,线路解除封锁。
![]()
10月30日清晨,视频监控画面
“每天交接班时,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进行岗前安全预想,对照‘安全预想本’分析当日车流特点、天气状况等潜在风险。”李贵成一边在工作日志上记录一边向记者介绍,“紧接着就是严格开展设备检查,从遮断信号、报警器到照明设备,确保万无一失。最后是规范的交接班程序,双方共同确认设备状态、重点事项,实现安全责任‘无缝对接’。”
“现在回想起来,这两起险情能成功处置,全靠平时‘双盲’演练形成的肌肉记忆。”王学刚感慨地说,“朝阳市应急管理局组织的突击演练,预设的场景比这两次险情还复杂。真到了实战阶段,我们虽然心情紧张,但手上不乱,因为每一步咱们都练过千百遍。”
![]()
李贵成在列车通过后执行标准化作业
据了解,朝阳市应急管理局近年来定期开展“双盲”演练(即不预告时间、不预设脚本的演练),真实检验监护员应变能力。演练内容高度模块化,针对车辆熄火、行人滞留、设备故障等不同险情,均有对应的标准化处置脚本。例如,在车辆侵限演练中,演练脚本明确要求:主岗必须在30秒内完成报警、启动遮断信号并通报调度室;副岗则立即设置现场防护,并使用规范手势和用语引导后续车辆。
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常态化开展不预先通知的实战化演练,不断锤炼监护员在真实压力下的心理素质和协同作战能力,确保他们在关键时刻能够做到“心中有数、手上有策”。这两起突发险情的成功处置,正是定期开展“双盲”演练的成果转化为守护安全能力的生动写照。
●作者:本报记者 杨歆琳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2025年11月14日四版 原标题《辽宁朝阳一铁路道口三日两场“生死时速”化险为夷——定期开展“双盲”演练的成果转化为守护安全能力》 责任编辑:罗帆
●编辑:邢祖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