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拉夫罗夫对中国亮出底牌:俄罗斯绝对不会对抗中国!

0
分享至

前言

2025 年 11 月 13 日,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在接受意大利媒体专访时,以一句清晰决绝的表态,为国际舞台上持续发酵的 “俄中关系猜测” 画上句号 ——“俄罗斯绝不会以任何形式对抗中国,更不会组建排他性阵营针对第三方”。



这并非外交辞令中的模糊表述,而是在西方频繁释放 “离间信号” 背景下,俄罗斯对中俄关系定位的一次明确锚定。

从金融领域的人民币主权债发行,到科技层面的卫星导航系统深度融合,再到航天领域的月球探测联合行动,俄中近期一系列务实合作,不仅让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 “硬核底色” 愈发清晰,更让那些试图挑拨大国关系的势力陷入尴尬境地。

拉夫罗夫此次公开表态,以 “零模糊” 的立场彻底击碎了这些不实猜测,其背后折射出的,是俄中双方在长期互动中形成的战略互信与定力。



在国际关系实践中,大国间的立场宣示往往带有 “留有余地” 的特点,而拉夫罗夫此次直接明确 “不对抗、不结盟针对他国”,实属罕见。

这种 “把话说透” 的方式,既是对中国的明确承诺 —— 消除外界对 “俄中关系摇摆” 的担忧,为两国深化合作扫清舆论障碍;

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一表态迅速在国际舆论场形成 “破局效应”,此前频繁炒作 “俄中裂痕” 的西方媒体,不得不重新审视两国关系的稳定性。

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则将其视为 “大国关系去对抗化” 的积极信号,进一步认可俄中合作的示范价值。



拉夫罗夫的表态并非孤立的外交发声,而是与俄中近期一系列合作行动形成 “呼应闭环”。自 2025 年下半年起,两国在经济、科技、航天等领域的协作密度显著提升,每一项合作都直指 “务实共赢” 的核心目标,而非停留在 “象征性互动” 层面。

这种 “言行一致” 的协作模式,让西方所谓 “俄中合作只是权宜之计” 的论调不攻自破。俄罗斯选择在此时以明确立场回应国际关切,恰恰说明两国关系已超越 “短期利益捆绑”,进入 “长期战略协同” 的新阶段 —— 双方不仅在具体领域达成合作共识,更在全球治理理念、国际秩序重构等宏观议题上形成高度默契。



自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以来,两国经历了多轮国际局势变化的考验:从全球金融危机到地缘冲突升级,从单边主义抬头到多边合作受阻,俄中始终坚持 “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 的原则,以平等协商、互利共赢的方式推进各领域合作。

拉夫罗夫此次表态,无疑是对长期合作原则的再度确认。同时,亦是对 “大国关系新模式” 的又一次积极践行。在当下 “阵营对抗” 思维回潮的国际环境中,这种 “拒绝对抗、拥抱合作” 的立场,无疑为全球国际关系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2025 年 12 月,俄罗斯将正式发行规模达 350 亿元人民币的主权债券,这一举措在国际金融市场引发广泛关注。



从表面看,这只是一次常规的主权融资操作;但从深层意义上,它是俄中经济互信达到新高度的标志性事件,更是两国打破西方金融霸权、推进货币多元化合作的重要实践。

在全球主权债发行历史中,以非美元、非欧元货币作为计价单位的案例并不多见,尤其是对于俄罗斯这样的主要经济体而言,选择人民币作为主权债发行货币,背后蕴含着多重战略考量。

这是对中国金融市场稳定性的高度认可。俄罗斯此次发行人民币主权债,意味着其认可人民币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的地位,也相信中国金融市场能够为其提供安全、高效的融资环境。其次,此举乃是两国面对西方金融制裁时的务实抉择。



自 2014 年以来,俄罗斯多次面临西方金融制裁,美元、欧元融资渠道受限,而人民币主权债的发行,为俄罗斯开辟了新的融资路径,降低了对西方货币的依赖,同时也增强了两国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这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步。主权债作为一种低风险、高流动性的金融产品,其以人民币计价发行,能够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持有人民币资产,提升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和贸易结算中的占比。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 2025 年三季度,全球已有超过 70 个国家和地区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人民币国际化指数较 2016 年提升近 5 倍,而俄罗斯此次人民币主权债的发行,无疑将进一步推动这一进程。

近年来,中俄贸易中人民币结算比例持续提升,在能源合作范畴,俄罗斯对华出口的原油、天然气等大宗商品,采用人民币计价结算的情况愈发普遍。



这既体现双方合作深化,也彰显人民币在国际经贸中影响力渐升。这些合作与人民币主权债发行相互促进,形成了 “贸易 - 投资 - 金融” 联动发展的良好格局,进一步巩固了两国经济合作的 “压舱石” 地位。

两国推进人民币合作的核心目标并非 “去美元化”,而是 “多元化”—— 通过丰富国际货币体系的选择,降低单一货币过度依赖带来的风险,维护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

正如中国央行多次强调的,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市场驱动的过程,始终坚持尊重市场规律、服务实体经济的原则。



俄罗斯选择发行人民币主权债,本质上是基于自身经济发展需求和对人民币的信心,是市场选择的结果,而非地缘政治对抗的工具。

2025 年,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访华期间,两国正式签署《2026-2030 年卫星导航系统合作路线图》,明确将格洛纳斯(GLONASS)与北斗(BDS)系统的全球定位可用性从 90% 提升至 99.8%。

这一合作成果不仅是卫星导航领域的技术突破,更是俄中科技协同发展的里程碑,标志着两国在高端制造、精密技术等领域的合作进入 “深度融合” 阶段。

格洛纳斯与北斗的融合具有显著的 “互补优势”。格洛纳斯系统由俄罗斯研制,其卫星星座主要覆盖高纬度地区,在北极圈附近的定位精度较高;而北斗系统由中国研制,近年来通过新增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大幅提升了全球范围内的定位精度,尤其在低纬度地区表现优异。



两大系统融合后,能够实现 “高纬度 + 低纬度” 的全覆盖。同时,由于采用了多信号源、多频段的设计,融合后的系统抗干扰能力显著增强,即使在复杂电磁环境下,也能保持稳定的定位服务。

这种 “1+1>2” 的技术协同效应,不仅让两国用户受益,也为全球卫星导航服务提供了新的选择。

格洛纳斯与北斗的合作,打破了西方在高端科技领域的 “垄断思维”,为全球科技合作提供了新的范式。长久以来,以美国 GPS 为典型的西方卫星导航系统,于全球市场稳居主导。

俄中通过平等协商、技术互补的方式推进卫星导航系统融合,不仅实现了 “非对抗性” 的科技合作,还向世界展示了 “科技无国界” 的理念。



这种合作模式,为其他国家开展科技协作提供了借鉴 —— 无需依附于某一国家或阵营,通过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同样能够实现科技突破和产业升级。

结语

俄中近期在外交、金融、科技、航天等领域的一系列合作,不仅巩固了两国的战略伙伴关系,更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示范效应。

印度、巴西、南非等新兴经济体纷纷对俄中合作表示认可,认为这种 “平等互利、开放包容、务实共赢” 的合作模式,是 “21 世纪国家合作的典范”。

在全球格局深刻变革、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博弈加剧的背景下,俄中合作无疑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种新的协作思路,引领着国家间合作的新方向。

参考:拉夫罗夫:俄罗斯绝不会与美国结盟对抗中国——环球时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动漫里的童话
动漫里的童话
分享精彩的动漫小故事
7610文章数 18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