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革原本是国内电磁炮项目的核心专家,按理说该专心搞研究、为国家出力,可他偏偏被美方拉下水,3年里偷偷泄露了20多条涉密情报。
要知道,电磁炮可是我国国防领域的关键技术,关系着海防、空防的硬实力,是国家花了无数人力物力才攻坚的“国之重器”,直接影响国家安全。
作为拿国家俸禄、掌核心机密的科学家,张建革怎么就经不住诱惑,美国到底给了他什么好处,让他背叛中国?
![]()
海外学习被策反
张建革进入713研究所后,他凭借勤恳钻研迅速成为骨干,参与了我国舰载武器系统多个关键项目,尤其在电磁炮研发中担任核心技术负责人。
电磁炮作为未来战争的制胜利器,利用电磁力推动弹丸,具备射速快、射程远、成本低等优势。
![]()
当时美国虽起步早,但我国科研团队已实现多项关键突破,逐步形成领先态势,这些成果背后,凝聚着张建革和团队成员无数个通宵达旦的付出。
转折发生在2011年的一次赴美学术交流,一位名叫杰克的“同行学者”便主动上前攀谈,两人因研究方向契合相谈甚欢。
![]()
杰克对张建革关怀备至,不仅邀请他参加高端学术聚会,还频繁赠送名牌钢笔、高档手表等礼品。
起初张建革虽有警惕,但在杰克“学术交流无国界”的说辞下逐渐放松了戒备,当杰克得知张建革正为女儿留学事宜发愁时,立刻承诺可帮忙联系美国名校,并暗示能解决其全家绿卡问题,这番话精准击中了张建革的软肋。
![]()
试探性的诱惑很快升级为明确的情报索取,一次私下会面中,杰克拿出一份“技术咨询清单”,内容涉及电磁发射系统基础参数,许诺支付3000美元酬劳。
面对杰克的”诱惑“,张建革内心的”黑暗“完全释放,他明知自己这是”叛国”,可还是当起了“走狗”。
![]()
3年泄露20条情报
2012年,杰克不再掩饰身份,亮明美国情报机构人员的真实身份,与张建革签署了正式的情报合作协议。
此时的张建革已彻底放弃抵抗,开始主动配合美方要,为了规避审查,他摸索出一套隐蔽的传递方式。
![]()
深夜在无人的办公室用匿名邮箱发送加密文件,用假名办理银行卡接收每月5000美元的“酬劳”,甚至以“技术调研”为名,频繁走访其他军工单位搜集一手资料。
从电磁炮的发射效率参数到新型舰炮的结构设计图,从材料性能测试数据到项目研发进度表,凡是美方需要的情报,他都想方设法获取。
![]()
张建革的背叛很快产生了灾难性后果,2016年,美国突然公开宣布电磁炮项目取得重大突破,其公布的技术方案与我国研发方向高度一致,部分核心参数更是与张建革传递的情报完全吻合。
这一消息引起国家安全机关的高度警觉,我国电磁炮研究的核心进展一直处于严格保密状态,美方的“突然突破”绝非偶然。
![]()
专项调查随即展开,张建革看似合理的出差轨迹、频繁的夜间办公记录以及与境外的隐秘资金往来,都逐渐暴露了破绽。
2014年,当张建革携带最新的电磁炮定型试验数据准备再次赴美时,早已布控的国家安全人员在机场将其当场抓获。
经鉴定,2011年至2014年间,张建革共向美方提供情报20条,其中15条为涉密信息。
![]()
情报让美国迅速填补了自身技术空白,原本落后我国的研发进程实现反超。
我国近十年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取得的领先优势荡然无存,直接经济损失难以估量,更严重影响了我国国防科技的战略布局。
![]()
最终落入法网
庭审现场,张建革声泪俱下地忏悔,称自己只是想让女儿有更好的未来,却忘了自己作为科研人员的初心和使命。
2017年5月,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间谍罪判处张建革有期徒刑15年,没收全部个人财产。
![]()
他的照片和案例被纳入国家安全机关反间谍教育教材,成为科研领域保密教育的沉痛教材。
电磁炮研发这样的国之重器,凝聚着一代科研人的心血,关乎国家国防安全和科技竞争力。
![]()
张建革作为核心技术人员,本应是国家安全的守护者,却因一己私欲沦为间谍,其行为不仅摧毁了自己的人生,更给国家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张建革案的教训警示我们,国家安全无小事,无论是顶尖专家还是普通公民,都必须时刻绷紧保密弦。
科研单位更要完善保密制度,加强对关键岗位人员的监管,建立思想动态监测机制,让别有用心者无机可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