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贵阳11月14日电(陈洁泉)11月13日,贵州省“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介绍,贵州地区生产总值于2022年突破2万亿元大关,2024年达到2.27万亿元,“十四五”期间增量预计超过5000亿元,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五年来,贵州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发展能级越来越强,2025年人均GDP预计突破6万元,较2020年增加1.2万元以上。从财力看,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两千亿元大关,从2020年的1787亿元增至2024年的2170亿元,预计今年将超2220亿元。县域经济总量占全省经济总量比重达62.2%。
这仅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之一。五年来,贵州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努力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
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发展结构越转越优。贵州创新推进“富矿精开”,加快建设“六大产业基地”。工业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顶梁柱”,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20年的17.1%提升至2024年的36.7%。以数字经济、新能源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快速崛起,今年前三季度电子信息制造、汽车制造、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6%、64%和36%。农业“压舱石”基础更加稳固,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大关。文旅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持续提升。
科技赋能激活新动力,创新底色越铸越亮。贵州深入实施“六大重大科技战略行动”,“十四五”以来新增公共大数据、绿色农药等4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在桥梁建造、矿产资源勘探及精深加工、新能源电池材料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突破50%。“中国天眼”再创纪录,已发现脉冲星1152颗,超越同期国际同类探测成果总和。在长征火箭、神舟飞船、C919大飞机这些国之重器上都有贵州制造的贡献,众多科技成果正从实验室加速走向生产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改革攻坚焕发新活力,开放大门越走越宽。贵州建立政府投资“1+3”管理体系,实现项目全周期监管,“投资必问效、无效必问责”成为普遍共识。积极打造黔东南州黎从榕、遵义两大“桥头堡”,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着力拓展东南亚、南亚、中亚等“一带一路”市场,推动新能源电池、白酒、轮胎等“贵州制造”加快出海,2024年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出口额增长85.8%。
绿色发展塑造新优势,生态家底越植越厚。贵州生态环境质量持续领先,中心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率保持98%以上,主要河流出省断面水质全部优良,每年为长江、珠江输送1000多亿立方米优质水源。发展方式加快绿色转型,世界首台660兆瓦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在贵州投运,标志着我国高效清洁煤电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全省新能源装机占比突破60%,绿色经济占比由2020年的44.4%提升到2024年的48.8%,“含绿量”持续提升。
民生保障实现新提升,幸福感受越积越浓。贵州坚持每年将七成左右财政支出用于民生领域,连续实施十件民生实事,扎实推进“六六就业稳岗计划”等惠民工程。每年新增城镇就业60万人,省外务工规模稳定在600万人左右,农民收入增速持续高于城镇居民,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每年都有新变化,“十四五”时期累计新增学位15.4万个。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成开诊,老百姓就近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红飘带”“伟大转折”等文化地标精彩呈现,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