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14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本届大会上,两院院士、国内外权威专家、国际组织代表、知名企业家等共同探讨6G应用需求、关键技术、国际标准、产业研发、试验验证等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未来需要全新终端支撑6G发展,6G与AI的交汇赋能使移动终端进入智能体新时代。
![]()
大会主办方之一IMT-2030(6G)推进组宣布6G公共研发新型试验设施能力提升。IMT-2030(6G)推进组供图
AI手机、智能体手机、外设设备将是主要发展方向
6G是面向2030年商用的新一代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当前正处于技术突破初见成效、标准研究全面启动的关键阶段。在开幕式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作主旨报告时表示,终端能力反映出移动通信的代际特征,在当前5G时代,智能手机仍是移动互联网的主要接入设备和移动经济的支柱。TechInsight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平均换机周期51个月,2025年中国预计为44个月,较2020年拉长了近40%,换机周期延长既因手机耐用性提升,也源于新机吸引力不足。
他认为,预计未来6G,消费侧市场仍将是主导业务,需要全新的6G终端和应用服务支撑6G发展。AI手机将成为智能手机的换代产品。AI手机、智能体手机以及AI眼镜等外设设备将是主要发展方向。AI手机将端侧大模型嵌入OS,内置语音识别、图像处理等专用算法,带来实时交互、创作赋能、个性化服务等体验升级。智能体手机将具备感知、记忆、规划和使用工具的能力,能够自主理解并拆解复杂任务、状态回滚、随机应变和群智协作,实现端到端的自动化执行。
以AI手机、智能体手机为核心,多种智能外设协同工作的模式正重新定义人机关系。智能外设包括眼镜、耳机、手表、XR、车机、智能家居、工业模组等。其中AI眼镜作为人机接口解放双手,更易在C端渗透。
6G公共研发新型试验设施能力提升
邬贺铨称,AI与XR融合终端将进一步增强交互的自然性和沉浸感,有望成为6G重要驱动力。智能体工业模组、智能网联车机模组、无人机机载通信终端、直联卫星的移动终端也将成为终端市场的增长点。此外,面向6G智能体终端将孕育催生全新的操作系统,成为数字世界互动的新入口,带来更多的应用新体验。建议业界各方以终端创新为抓手,打造6G发展新生态。
GSMA大中华区总裁斯寒表示,6G将在应用需求牵引和创新技术供给的双向驱动下,保持着较快的网络容量增长速度。6G发展需要优质的频谱资源、智能终端的引领带动、开放协同的技术标准与产业生态。其中,6G终端九大潜在典型场景包括全息多感官娱乐、个性化极致柔性购物、智慧保姆家居、沉浸式云办公、无人自适应交通、个性化虚拟学堂、远程智慧医疗、天地一体全域物流网络、数字孪生城市。面对6G发展,她认为,需要制定具有行业共识的政策举措,统筹好5G和6G的发展节奏,充分释放5G潜力,为6G腾飞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大会期间,IMT-2030(6G)推进组宣布6G公共研发新型试验设施能力提升,基于现有6G技术试验平台,携手业界全面提升五项能力体系,以数据为基础,构建数字孪生底座,创新通智融合、星地融合能力,共筑一张试验网,助力6G关键技术和样机研发、支撑国际标准研制、服务创新生态应用。大会还集中展示了超大规模天线样机、感知智能融合应用演示系统、多智能体协同演示系统、新型物联样机等多款6G概念样机及应用演示。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杨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