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 AI 降降温。
腾讯一直是中概互联网中最稳的公司。
稳,可以有两方面的含义,一面是在逆境中的抗压,比如过去两年收入增速一直保持在10%上下,广告业务更是在20%以上;另一面则是在顺境中的克制,这个季度业绩,更多展现了腾讯克制的一面,尤其是在AI投资上。而下调AI相关的CAPEX规模,又在美股风声鹤唳的时候,给AI板块泼了一点冷水。
市场上不少人期待腾讯出现META时刻:广告受益于AI提效,持续加速增长。却又担心超额的资本支出侵蚀短期利润。但这两种结局,腾讯都没有出现。
腾讯不走META路。
![]()
1、
Meta对AI的态度,是“赌未来”。它自研大模型、AI芯片、盖数据中心,即便短期利润下降也在坚持投入。去年AI投了380亿美元,今年700亿美元,1000亿这就出去了,明年的资本支出还会“显著高于”今年。直接把股价吓掉了20%。
但AI对腾讯而言,只是个工具。“我很重视AI,但考虑ROI”,不该花的钱一分不多花。腾讯强调了AI的降本增效,比如帮广告优化、游戏提效、内容分发自动化,但每笔投入都要落地、可回收。当芯片供应有所优化,腾讯可以及时减少CAPEX。
Meta的capex投入常年占收入20%多,三季度已经到了38%。而腾讯只有10-15%,折旧对利润的影响其实不大。
2、
同样手握垄断性的社交利器,腾讯和META有完全不同的收入结构,这是两者业务投入态度差异的重要原因。
Meta 98%的收入依赖广告,高度集中。坏处是周期性强,2022年的美国经济动荡期,收入一度负增长,叠加转型失败,股价从高点跌了75%。好处是弹性大,AI效果明显,2023年初Meta推出AI广告生成工具+推荐算法,广告收入触底反弹,很快回到20%多的增长,股价又从低点涨了8倍。业务结构的单一,也导致Meta在新业务的投入上,更加坚决。
广告业务的另一个特征是强者恒强,特别是大环境不好的时候。因为广告主缩减预算的时候,肯定先从小平台开始。所以过去几个Meta的广告收入增速20%多,而美国几个小的社交平台,广告收入增速已经掉到10%上下了。
而腾讯的业务更多元化,收入占比上,游戏30%,社交和广告各约20%,金融和企服30%。多元化的好处,还是稳,东边不亮西边亮,总有业务能撑起增长。不好的地方也是稳,即使AI给广告提效,收入增速提到了20%多,单奈何占比低,总收入增速还是只有15%,你很难期待腾讯的股价能在短短两年涨个8倍。
腾讯,更像一座慢慢积累的城邦。游戏是全球领先,但有周期起伏,有时候被外力冲击,有时候给点惊喜(比如这个季度的海外游戏增速到了43%)。广告是个调节器,其他业务不好的时候,广告增速就高一点,等到其他业务起来,广告压一压,加载率是腾讯手里的水龙头;金融和企业服务稳健发展,和宏观环境更相关,最近几年只有个位数的增长;视频号、电商还在培育期,其实空间都挺大。每一个业务都像城市里的不同街区,稳稳地叠加起来,最终形成坚固的生态城。
3、
归根结底,是管理层风格的差异。
小扎野心大,赌性坚强。元宇宙概念兴起的时候,千亿美金说砸就砸,连公司名字都改了,最后一点声响都没听见,去年收入只有21亿美金。但没关系,失败了也能迅速转向,这不AI来了继续砸。也就社交业务壁垒深厚,才够小扎这么霍霍。他就像电影里那个冲锋的英雄,敢冒险,敢试错。作为投资人,你很难对他的新策略安心。
Pony沉稳,细水长流。他更像幕后军师,靠部门协作、组织共识决策,每一次投入都经过深思熟虑,不靠一个人冲锋。每条业务线都稳扎稳打、长期积累,像乐队演奏,每个成员都在为整体节奏服务。作为投资人,你可以对腾讯十分放心,他们不会搞砸的。
这可能也和中美两国的社会环境、商业生态有关。
但总体而言,两家公司提供了两条完全不同的路线,对研究是好事。
如果文章对你有帮助,请支持一下~
关注、点赞和转发
后台回复以下关键词,看更多系列文章:
拼多多、阿里巴巴、京东、美团、腾讯
电商、外卖
为什么要关注这个号?
去年我们判断,,不是电商
1月喊出了,那时股价是88港币
用最简单的比喻说清楚了
智能优惠券,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