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省政府新闻办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决胜‘十四五’ 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二场,会上,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毛端喜与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党组书记陈冠松对调整本科专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
四川新增339个急需的专业布点
与行业部门共建6所特色学院
近年来,四川不少高校调整了本科专业,这些调整背后有什么样的考虑?在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四川又将如何科学合理地调整和优化本科专业设置?
“学科专业是高等教育体系的核心支柱,是人才培养的依据和平台,学科专业调整优化是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是破解人才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毛端喜说,通过调整优化建立更为科学规范的学科专业体系,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适配机制,才能帮助学生尽其所学真正满足未来社会需要。
他介绍,近年来,四川先后撤销200个不相适应的本科专业点、新增339个急需的专业布点,主要目的就是提高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适配性。例如,将传统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教育技术学”专业,调整优化为新兴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专业,更好支撑学校和学生发展。
与此同时,四川还围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与行业部门共建林草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无人机学院等6所特色学院;聚焦四川六大优势产业,布局建设省级现代产业学院57个、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6个。
![]()
▲图据图虫创意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动态调整优化学科专业设置。”毛端喜说。
具体而言,围绕产业办专业方面,四川将紧扣“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计划”和17条重点产业链,实施急需学科专业超常布局行动,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持续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紧贴需求育人才方面,将以一流专业和应用型品牌专业建设为牵引,深化“四新”建设,推进微专业建设,重构课程体系,破解人才培养“时滞效应”,有组织地加强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急需人才培养。
聚焦质量抓监测方面,将常态化开展专业质量监测评估,建立“红橙黄牌”预警制度,进一步规范专业建设和管理,夯实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建成省级大学生就业数字服务平台
已有2000多家企业注册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服务社会、造福人民。“十四五”以来,四川省教育服务发展能力不断增强,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位居全国第一方阵,亮眼成绩的背后,四川省采取了哪些有力举措?
陈冠松介绍,一方面,四川省加强政策供给。出台《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十五条政策措施》《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十三条政策措施》等政策文件,制定《关于加快构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分工方案》,健全省、校、院(系)、辅导员四级联动工作机制,构建大就业工作格局。
另一方面拓展岗位资源。四川在全国首创“访企拓岗”工作方法,累计组织100余所高校赴经济发达地区开展校企对接活动,全省2025届高校毕业生赴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就业5.6万人,与2020届相比,增幅超过80%。发挥校园招聘主渠道作用,构建分层分片分专业招聘服务体系,每年举办线上线下校园招聘活动超过2万场次。大力开发政策性公益性岗位,仅今年就开发增量政策性岗位12万个。积极推进“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特岗教师”等基层服务项目。五年来,全省高校毕业生超过70万人选择到基层就业。
![]()
▲2024年3月12日,四川高校粤港澳大湾区联合访企拓岗暨校企对接系列活动在广州市白云区举行 图据视觉中国
此外,四川还提质就业服务。打造高校就业创业指导金课120堂,举办全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实施提升就业能力“双千”计划,全省高校开设微专业177个。指导高校对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和有残疾的高校毕业生开展“一对一”帮扶,重点群体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每年均超过全省总体水平。成立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会,建成省级大学生就业数字服务平台,这个数字服务平台目前已有70多万2026届毕业生、2000多家企业注册。
“我们正在组织更多的企业尤其是规上的企业注册,争取在明年3月份前达到上万家,线上供需双方对接,实现高校毕业生求职签约‘一网通办’。”陈冠松说。
红星新闻记者吕佳羽
编辑 包程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