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若家中带有庭院,庭院地面的设计也不能忽视。庭院地面需保持平整,同时具备良好的防滑性能,尤其在雨雪天气,避免因地面湿滑导致老年人滑倒,为老年人在庭院活动提供安全的环境。
家,是老年人最温暖的港湾,而出入口作为进出家的 “第一关”,其安全性与便捷性直接影响着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行动变得迟缓,平衡能力也有所减弱,一个贴心的适老化出入口设计,能为他们规避诸多风险,让出行更安心。今天,就为大家详细解读适老化出入口设计的关键要点,为家中有老人的家庭提供实用参考。
一、地面与坡道:消除障碍,步步安心
出入口处的台阶和门槛,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来说,无疑是 “隐形陷阱”,稍不留意就可能引发摔倒事故。因此,出入口应优先做到无台阶、无门槛,从源头上减少通行阻碍。
若受房屋原有结构限制,无法避免台阶或门槛,就必须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 ——铺设可移动坡道或固定坡道。选择坡道时,要注意其坡度不宜过陡,表面需具备防滑功能,确保老年人推车或步行时能平稳通过。
此外,若家中带有庭院,庭院地面的设计也不能忽视。庭院地面需保持平整,同时具备良好的防滑性能,尤其在雨雪天气,避免因地面湿滑导致老年人滑倒,为老年人在庭院活动提供安全的环境。
![]()
二、门铃与门把手:“一户一设计”,适配需求
门铃和门把手是老年人进出家门时频繁接触的部件,其高度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使用的便利性。
对于普通老年人,门铃和门把手的高度需结合多数老年人的平均身高来设定,以抬手可及、操作轻松为标准。而当家中有轮椅使用者时,就不能再沿用统一标准,需遵循 “一户一设计” 的原则。
在设计前,一定要进行实地测量,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自身身高以及乘坐轮椅后的高度,精准确定门铃和门把手的安装位置。这样才能确保轮椅使用者无需费力起身或弯腰,就能轻松按响门铃、打开家门,切实提升使用体验。
三、入户门宽度:兼顾实用,灵活调整
入户门开启后的通行净宽度,是影响老年人及轮椅使用者进出的关键因素。根据适老化设计规范,入户门通行净宽度不宜小于 800 毫米;如果房屋条件允许,建议将宽度设置为不小于 900 毫米,这样能为轮椅通行预留更充足的空间,也方便老年人携带物品进出。
![]()
如果老年人能够独立行进,无需借助辅助工具,门洞宽度可参考入户门的基本标准;
若入户门现有宽度小于 800 毫米,就需要对墙体进行评估,包括墙体的材质、是否为承重墙等,在确保房屋结构安全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拓宽,最终实现出入口和通道的无障碍通行。
当然,也存在特殊情况可以灵活处理。如果老年人体形较瘦,使用的轮椅也相对较窄,且在日常通行中不会造成阻碍,不影响正常活动,那么可以保持门的原有宽度,避免不必要的改造成本。
四、门洞宽度:依行进能力,精准设定
门洞通行净宽度的设置,需要结合老年人的实际行进能力来确定。
如果老年人能够独立行进,无需借助辅助工具,门洞宽度可参考入户门的基本标准;
![]()
![]()
若老年人出行时需要使用拐杖,尤其是使用双拐时,门洞宽度就需要适当放宽,确保拐杖在挥动过程中不会受到阻碍,为老年人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
![]()
简单来说,就是根据老年人是否能够独立行进及出行时使用拐杖的类型,来精准确定门洞的通行净宽度,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在自家的门洞前顺畅通行,感受适老化设计带来的温暖。
适老化出入口设计,每一个细节都承载着对老年人的关怀。从消除地面障碍到适配日常用品高度,从调整门的宽度到增设遮雨棚,每一项设计都围绕着老年人的需求展开。希望今天分享的这些要点,能帮助更多家庭打造安全、便捷的适老化出入口,让家中的长辈在进出家门时,多一份安心,少一份顾虑,享受更有品质的晚年生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