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资料来源:《黄帝内经》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内容来源于佛经记载与传统典籍,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冬日里,常见有人裹着厚厚的棉衣,手脚却依旧冰凉如铁。
旁人劝说多穿些,可穿再多也无济于事。这到底是为什么?
《黄帝内经》中记载:"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人体的阳气,就如同天上的太阳,失去了它,生命便会黯淡无光。
手脚冰凉,看似是表面的寒冷,实则是体内阳气虚弱、经络淤堵的信号。
再厚的衣物,也只能挡住外界的风寒,却无法生出内在的温暖。
![]()
那么,这阳气到底是什么?经络又是如何运行的?古人又是用什么方法来温养阳气、疏通经络的呢?
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一千四百年前那位"药王"孙思邈的养生智慧里。
唐朝贞观年间,终南山下住着一位白发长者,虽已年过百岁,却依然耳聪目明、健步如飞。这位长者便是被后世尊为"药王"的孙思邈。
一年寒冬,有位富商慕名前来求医。这富商年不过四十,却常年手脚冰凉,即便在温暖的屋子里,手指脚趾也冷得发紫。他花了大量银两请遍名医,吃了无数补药,甚至冬日里穿着三层棉袄、两双棉鞋,可那双手脚就是暖不起来。
孙思邈为他诊脉后,微微摇头:"你这病,不在衣衫,而在根本。"
富商不解:"药王您的意思是?"
"人身如小天地,阳气便是这天地间的太阳。"孙思邈指着窗外冬日的阳光,"你看那太阳,即便是寒冬腊月,只要有阳光照耀的地方,就不会太冷。人体也是一样,阳气充足,自然四肢温暖;阳气虚弱,穿再多也只是表面的遮蔽,治不了本。"
富商听得似懂非懂。孙思邈接着说道:"你常年坐在温暖的屋子里处理账目,很少运动吧?"
"是的,生意繁忙,每日都要在账房里待到深夜。"
"你晚上是不是经常吃得很饱,还喜欢喝冷酒?"
富商惊讶地点头:"药王您怎么知道?我每晚应酬,都要吃到撑,还觉得冬天喝点冷酒才够劲。"
孙思邈叹了口气:"这便是问题所在了。久坐伤气,晚食伤脾,寒凉伤阳。你这是自己把阳气给耗损了。"
他从书架上取出一卷医书,翻到其中一页:"《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意思就是说,阳气过度消耗,又得不到补充,就会出现各种问题。你这手脚冰凉,不过是最轻的症状罢了。"
富商听得心惊:"那该如何是好?"
"不急,我先给你讲讲这阳气和经络的关系。"孙思邈拿起一支笔,在纸上画了一个人形,又画了许多纵横交错的线条,"你看,这些线就是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阳气就像流水,需要通过这些经络流遍全身。如果经络堵塞了,阳气就到不了四肢末端,手脚自然就冷了。"
他在人形的腹部点了一下:"人体的阳气,主要藏在这里,也就是我们说的丹田。道家修炼讲究'守一抱元',儒家讲'存养功夫',说的都是要保护和培养这一团真阳之气。"
富商看着那张图,若有所思:"那我这阳气虚弱、经络不通,要如何调理呢?"
孙思邈笑了:"你别急着问方法。我先给你讲个故事,你就明白了。"
"三十年前,我在终南山修道的时候,遇到过一位老樵夫。那老人家七十多岁了,每天上山砍柴,寒冬腊月也只穿一件单衣,手脚却总是热乎乎的。我很好奇,就去请教他。"
![]()
"老樵夫笑着说,他年轻时也是体弱多病、手脚冰凉的人。后来一位道士路过,教了他几个法子。这道士说,养生之道,不在于外求,而在于内养。阳气就在我们身体里,关键是要会生、会养、会用。"
富商连忙问:"那道士教了什么法子?"
"第一个法子,叫'晨起导引术'。"孙思邈站起身来,做了几个动作示范,"每天清晨,阳气初生之时,要做些舒展的动作,把沉睡了一夜的阳气唤醒,让它在经络中流动起来。就像春天播种,要先把土地耕松一样。"
他双手举过头顶,缓缓向两侧展开,又慢慢下沉到腹部:"这样的动作,看似简单,却能打开全身的经络,让阳气畅通无阻。老樵夫说,他坚持做了半年,手脚就开始暖和了。"
"第二个法子,叫'温水泡足法'。"孙思邈说,"《难经》中讲,'人之有尺,犹树之有根。'脚就是人体的根。树根要是冻坏了,整棵树都会枯萎。"
他指了指自己的脚:"每晚用温水泡脚,水要没过脚踝,泡到微微出汗为止。这样做,就是在给根部浇灌温暖,让阳气从脚底升起来,温暖整个身体。"
富商若有所悟:"原来如此。还有呢?"
"第三个法子,最为关键,叫'午时养心法'。"孙思邈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黄帝内经》说,'心主神明,为君主之官。'心是阳气的发动机,心阳不足,全身的阳气都无法调动。"
"正午时分,是阳气最盛的时候。这个时候,要静坐片刻,闭目养神,让心神安定下来。不要想杂事,不要动怒,就这样安静地坐十五到三十分钟。这样做,就是在给心脏充电,让它有力量把阳气输送到全身各处。"
富商听得入神,连连点头。
"第四个法子,是关于饮食的。"孙思邈继续说道,"《脾胃论》中讲,'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胃是后天之本,是生成阳气的工厂。你要想阳气充足,就得先把这个工厂养好。"
他走到药柜前,拿出几样东西:"生姜、艾叶、花椒、桂皮,这些都是温阳的食材。平日里做菜的时候多放一些,就能慢慢把脾胃的阳气养起来。特别是生姜,古人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生姜性温,最能温中散寒。"
"不过要记住,"孙思邈提醒道,"饮食要有节制,不能暴饮暴食。晚上尤其要少吃,因为夜晚阳气收藏,脾胃的消化功能也减弱了。如果吃得太多,反而会损伤脾阳。"
富商连声称是,又问:"那第五个法子呢?"
孙思邈看了看窗外,天色已经暗下来了。他沉吟片刻,说道:"第五个法子,最为玄妙,也最为根本。这个法子不光关乎身体,更关乎心性修养。"
他看着富商:"你知道吗?人的阳气,不光会被寒冷消耗,更会被情志损耗。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这些情绪,都会损耗阳气,堵塞经络。"
"我见过很多有钱人,锦衣玉食,却手脚冰凉、百病缠身。为什么?就是因为心里装着太多的算计、太多的欲望、太多的焦虑。这些东西,比寒风冷雪更能伤人的阳气。"
富商听到这里,脸色有些发白。
孙思邈语气和缓下来:"儒家讲'致中和',道家讲'清净无为',佛家讲'平常心',说的都是一个道理——要让心安静下来,不要被外物所扰。心静了,气就顺了;气顺了,阳气自然就畅通了。"
"所以第五个法子,就是修心养性。"孙思邈说,"每天抽出一点时间,静坐冥想也好,读书抄经也好,种花养鱼也好,做一些让心灵平静的事情。把那些烦恼忧虑都放下,把那些算计执着都放下,让心回到最本真的状态。这样,阳气才能真正地生发出来,经络才能真正地畅通无阻。"
富商听完,沉默了良久。
"药王,"他终于开口,"我明白了。这些年,我一直觉得只要有钱,就能买来健康。可我现在才知道,健康是买不来的,是要靠自己养出来的。"
孙思邈微笑着点头:"你能明白这个道理,就已经踏上了康复之路。"
"不过,"孙思邈话锋一转,"我刚才说的这五个法子,还只是大的方向。具体怎么做,什么时辰做最好,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细节,手法上有什么讲究......"
![]()
他停顿了一下,看着富商期待的眼神,"这些细节,可是关键中的关键。
做对了,事半功倍;做错了,不但无效,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富商急切地问:"那具体该怎么做呢?请药王详细指点!"
孙思邈走到书案前,铺开一张纸。
拿起笔来:"好,我这就把这五个法子的具体操作方法一一写给你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