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罗占卜改运”“点蜡烛消灾”“净化仪式逆转人生”……网络上这类充满诱惑的宣传,看似是迷茫者的“命运指南”,实则可能是精心设计的诈骗陷阱。新京报记者了解到,近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利用塔罗牌占卜实施的诈骗案,年仅20岁的“塔罗大师”刘某,以“占卜、转运”为幌子,在5个月内骗取被害人张某180余万元,最终因诈骗罪获刑11年。
职场不顺想“改运”,陷入塔罗占卜骗局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2023年3月,工作不顺的张某在网络平台刷到一条塔罗牌占卜广告。广告中,自称拥有多年占卜经验的“塔罗大师”刘某宣称,可通过占卜预知吉凶、消灾避祸,甚至能改变命运。急于改善运势的张某,在好奇心驱使下主动联系了刘某。
起初,刘某以“半小时60元”的价格为张某提供占卜服务,随后顺势推荐“点蜡烛改运”项目,称蜡烛按大小、是否进口定价,价格从100元至800元不等。张某信以为真,支付费用选择了“点蜡烛”服务。
然而,这只是骗局的开始。在之后的5个月里,刘某不断编造新的理由,先后以 “需做法事化解灾厄”“净化磁场才能转运”等名义,持续向张某索要钱款。张某在刘某的诱导下,通过多种方式陆续转账共计180余万元。2023年8月17日,察觉异常的张某报警,公安机关迅速将刘某抓获归案。
法院认定主观诈骗故意,“塔罗大师”被判11年
庭审中,面对公诉机关的指控,被告人刘某提出辩解。她声称,自己对塔罗牌占卜深信不疑,平时也会找他人占卜,与张某的交易是“你情我愿”的民事行为,并非诈骗。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在案的微信聊天记录、交易明细、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等证据相互印证,揭穿了刘某的谎言。经查,刘某虚构了“找他人为张某做仪式”“做仪式会损害自身健康”“净化费用可退还”“需继续净化才能退钱”等一系列虚假理由,诱导张某支付高额费用。同时,刘某将骗取的大部分钱款转给男友或用于个人消费,并未实际用于所谓的“占卜、转运”服务,明显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主观故意,已构成诈骗罪。
法院进一步指出,刘某诈骗数额特别巨大,且在明知张某已无力支付的情况下,仍提供网贷二维码诱导贷款继续转账,主观恶性较大。鉴于刘某在亲友帮助下退赔了部分损失,法院酌情从轻处罚。最终,法院以诈骗罪判处刘某有期徒刑十一年,剥夺政治权利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一万元。
“互联网+迷信”诈骗三大新特点,年轻群体需警惕
法官介绍,“互联网+迷信”已成为骗子新温床,“塔罗牌占卜”等游走于法律边缘的网络交易活动,成为不法商家和诈骗分子疯狂敛财的工具。迷信活动本身虽不是刑法打击的行为,但利用迷信活动实施违法犯罪,必然受到法律的严惩。
法官称,此类利用迷信实施的诈骗犯罪行为,呈现出几个新特点:一是交易市场鱼龙混杂,“占卜师”身份无从考究,“大仙”们低学历者居多,文化素质偏低。而受骗对象集中于辨识能力有限的年轻群体,因对新兴玄学文化的猎奇心理,以及对“高科技网络产品”的盲目推崇深陷其中。
二是玄学包装可能是天价“智商税”。诈骗分子将算命占卜与大数据、云计算、心理学强行关联,忽悠消费者购买成本低廉却价格高昂的佛台、佛牌、香烛、手串等所谓法事“灵物”。一旦被害人上当受骗,诈骗分子再利用其急于挽损的心理继续行骗,层层递进完成骗局。
三是互联网加剧监管困境。区别于传统地摊式、看风水识面相的“面对面”封建迷信活动,“塔罗牌占卜”多为线上行为,事实认定及法律监管均存在一定难度。不少诈骗分子假借虚拟身份,在骗术加持和网络掩护下疯狂敛财,素未谋面即能卷走被害人巨额钱款,被害人往往损失惨重。
法院提醒广大群众:妄想通过法事“逆天改运”,难免落入人财两空的陷阱。务必警惕网络背后的“大仙”“大师”,对宣扬能够提供“万能服务”涉嫌诈骗钱财的迷信活动,应坚决抵制、及时报警。
新京报记者 吴梦真 编辑 刘倩 校对 翟永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