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公安部组织起草的《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以下简称“新国标”)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份涉及所有机动车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一经发布,立即引发行业广泛关注。
此次《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修订是我国机动车安全管理最基本技术标准的一次重要升级。该标准自1987年首次制定以来,分别于1997、2004、2012、2017年进行了4次修订。
从近年我国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实践和国内外机动车安全技术发展情况看,现行的2017版标准已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需求。
加速性能限制 从性能竞赛到安全体验
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规定是:“乘用车每次上电/点火后,应处于百公里加速时间不小于5秒的默认工作状态。” 这意味着,每次车辆启动后,无论是电动车还是燃油车,其性能都将被预设在一个相对温和的区间,为所有道路使用者设置了一道无形的安全缓冲带。
![]()
尤其是随着电动车的普及,因为电动机瞬间释放最大扭矩的特性,让许多普通家用电动车也具备了惊人的起步加速能力,三四秒“破百”的车型已不罕见。
标准起草工作组在编制说明中指出:“近年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启动加速失控事故多发,其多是由于驾驶人使用高加速模式时,对高加速模式的驾驶准备和操控能力不足。”
这一规定实质上是安全管理思路的一次重要转变,不再仅仅依赖于驾驶员的自我约束和技能,而是从车辆设计的源头,建立一个“安全默认”的底层逻辑。
当然,政策的更新也将促使车企从“性能参数竞赛”转向“综合安全体验”,未来家用电动车或许不会再以性能为卖点,而是将技术研发更多投入到安全、舒适等方面。
机械门把手强制回归
针对近期频频出现的汽车门把手锁死导致的交通事故,新国标对车门安全也提出了明确要求。
新规要求,汽车每个车门(不包括尾门)应配置具备机械释放功能的车门内、外把手。
![]()
若装备电动式车门内把手,应同时配备机械式车门内把手作为机械应急车门内把手,并在机械式解锁和开启装置附近设置醒目的标志。
同时,装备电子控制式车门锁止系统或自动激活式车门锁止系统的汽车,当不可逆约束装置展开时或动力电池发生热事件时,非碰撞侧车门应自动解锁。
在车门处于锁止状态时,发生不可逆约束装置展开或动力电池热事件等事故后,非碰撞侧车门应能在不借助工具的情况下,通过车门外把手开启车门。
智驾系统全面规范 车载娱乐必要限制
新国标对组合驾驶辅助系统也设置了全面的安全规范。
具有辅助驾驶功能的汽车需要在启动后,通过生物识别或账号登录的方式,确认驾驶人完成辅助驾驶系统的使用培训,才能继续行驶。
![]()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在激活状态下,车速大于10km/h时,应至少采用手部脱离检测和视线脱离检测方式,持续检测驾驶人是否在执行相应的动态驾驶任务。
这一规定将使近期市场上流行的“智驾脱手神器”受到技术限制。在系统激活环节,新国标确立了主动操作结合多条件核验的保障机制。车辆每次上电或点火后,仅当驾驶人执行规定激活操作,且同时满足多项核心条件时,系统方可激活。
![]()
为避免驾驶分心,新国标对车载信息显示也作出了严格限制。汽车行驶速度超过10km/h时,驾驶室前部显示装置应关闭和禁止开启娱乐影像播放和游戏功能。这类显示装置包括车内显示屏、抬头显示装置等。
近年来,为了推广“汽车是移动的家”等概念、提升车辆售价,不少新车配置了2-3个显示屏,可能会造成驾驶员分心等情况,成为驾驶过程中的潜在安全隐患。
红点观察
此次《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修订,标志着我国机动车安全管理正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深化。通过为性能设置安全底线、为应急保留机械冗余、为智驾厘清责任边界,新国标正在构建一道“以人为本”的技术安全防线。
这不仅是对车辆技术的规范,更是对行业发展方向的引领。当安全成为默认的起点,汽车产业的创新才能真正服务于人的生命与体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