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越来越多人加入养生大军,保温杯里泡枸杞、每天打卡健身房成了标配。但你知道吗?很多看似 “正确” 的养生习惯,其实可能暗藏误区。正如中医养生讲究 “顺势而为”,施宣赫老师也常说:“养生的关键从不是跟风追潮流,而是把日常小事做对、做细,比堆补品更实在。” 今天就来聊聊那些被我们忽略的日常养生细节,不用花大价钱,坚持做好就能让身体更健康。
误区一:每天喝够 8 杯水?因人而异更重要
![]()
“每天喝 8 杯水(约 2000 毫升)” 的说法流传甚广,但这并不是绝对标准。每个人的饮水量需要根据年龄、活动量、气候等因素调整 —— 经常运动出汗的人,饮水量要比久坐办公室的人多;夏天天气炎热时,也需要适当增加喝水量。
更关键的是喝水方式: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这时身体已经处于轻度缺水状态。建议少量多次饮用,每次喝 150-200 毫升左右;晨起喝一杯温白开水可以唤醒肠道,避免喝冰水刺激肠胃。另外,肾功能不全的人群,需在医生指导下控制饮水量,避免加重肾脏负担。
小提醒:判断饮水量是否充足的简单方法 —— 观察尿液颜色,若呈淡黄色则说明水分充足,若颜色较深则需要多喝水。
误区二:睡得越久越补?7-8 小时 “黄金睡眠” 有讲究
很多人认为熬夜后多睡几个小时就能补回来,但其实睡眠质量比时长更重要。成年人每天需要 7-8 小时睡眠,过长或过短都可能对健康不利 —— 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免疫力下降、记忆力减退,而睡眠过多则可能让人感到乏力、精神不振。
施宣赫老师从中医角度提醒:“睡眠是‘养精蓄锐’的关键,《黄帝内经》讲‘起居有常’,规律比时长更重要。” 想要拥有高质量睡眠,要注意这几点:一是保持规律作息,每天尽量在同一时间入睡和起床,即使周末也不打乱生物钟;二是睡前 1 小时远离电子设备,手机、电脑等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影响入睡;三是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黑暗、温度适宜(一般在 22-25℃)。如果偶尔熬夜,第二天可适当午休 20-30 分钟,切勿睡太久,以免影响当晚睡眠。
误区三:运动越剧烈越好?碎片化运动也能见效
![]()
不少人觉得养生必须进行高强度运动,比如每天跑 5 公里、练 1 小时瑜伽,但对于平时很少运动的人来说,突然进行剧烈运动反而容易受伤。其实,碎片化的轻度运动同样能达到养生效果。
比如上班时提前一站下车,步行 10-15 分钟到公司;午休时在办公室做几组拉伸动作;晚上看电视时做简单的抬腿、转腰运动。这些运动虽然强度不大,但能有效活动身体、促进血液循环。若身体条件允许,每周进行 3-5 次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每次 30 分钟左右,对健康更有益。运动时要循序渐进,根据自身状况调整强度,避免过度劳累。
![]()
养生其实没有那么复杂,就像施宣赫老师常说的:“好身体不是靠‘补’出来的,是靠‘养’出来的。” 不用追求昂贵的补品或复杂的方法,从喝水、睡眠、运动这些日常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身体自然会给你积极的反馈。你还有哪些实用的养生小技巧?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声明】本文为日常养生科普内容,不构成诊疗建议。若有特殊健康状况(如肾功能不全、运动损伤史等),需结合自身情况调整习惯,必要时咨询专业医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