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中国式的五年规划,充满了治国理政的大智慧。深刻把握“十五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变”与“不变”,能够更好理解当代中国的发展理念、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
基本周期之“不变”:以制度稳定保持政策预期
“十五五”规划延续了五年周期的做法,有助于以钉钉子精神将各项改革任务及时分解,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此外,每五年召开一次的党代会与每五年制定一次的发展规划有序协同,前者总结过往经验,规划未来发展,确保党的政策稳定贯彻,后者以政策执行落实政治主张,本身也从制度安排上决定了我们党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而每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每年初的“两会”,则保持了一年接着一年干的韧劲。
上述这种交错有序的时间安排,既将时间作为战略资源进行规划,又将战略规划体系在规定时间中付诸实施,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时间的独特理解和对时间治理的高超政治艺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俯仰天地、把握发展大势和规律,洞悉世界、见微知著地狠抓落实的政治定力。应当说,这种制度层面的稳定性,是中国之治得以彰显的可靠保障。
形势判断之“变”:分析内外环境及时调整策略
规划之所以具有生命力,关键在于能够依据国内外形势变化精准谋篇布局。换言之,对发展环境做出何种判断,直接决定了规划的基调和举措,而规划在实施中因应内外环境变化进行适应性调整,亦是我国规划实践中的一个特点。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五年规划(计划)实施的历程,正是在应对一系列经济风险等突发事件中,我们推动我国宏观调控与中长期规划的协同体系不断完善,也推动规划设计从更近于指令性的计划技术到更富于前瞻性和灵活性的规划艺术。比如,“九五”期间应对亚洲金融危机转向扩大内需,“十一五”期间在全球金融危机中果断实施刺激计划,都体现了党抵御风险挑战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这也得益于我们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超越计划与市场二元对立的传统思维,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在此历史视野下,“十五五”规划对形势判断的变化特别引人关注。本次全会强调我国已“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党中央对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大国博弈背景下我们所面对外部形势的这一判断直接决定了“十五五”时期“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等十二项任务的部署。这是“变”的方面,要求我们增强忧患意识,做到“积极识变应变求变”。
尽管形势判断有所变化,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也特别强调了“不变”的压舱石——“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并首次系统阐述了“四个优势”更加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更加彰显”。这一“没有变”和“更加彰显”,与“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这一贯穿始终的理念相结合。此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全力办好自己的事,锲而不舍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形势虽然在变,但既定的长期任务没有变,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国家建设作为硬道理和中心工作的战略地位没有变。
中心任务之“不变”: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面对深刻复杂的内外变局,最突出的“不变”,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中的首位强调。
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被写入宪法和党章,本是常识。但其在特定时期于顶层设计文件中被特别突出,便具有更加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信号意义。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2014、2018、2021三个关键年份特别重申了这一中心。这也清晰地表明,“十五五”时期要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与这一中心任务相呼应的是发展规划根本目的的一以贯之,即真正造福人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方面,规划中强调的“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与“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内在呼应,旨在“稳住经济基本盘”,力促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则精准指向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不平衡,所以需要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充分,所以需要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这也体现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导经济工作在方法论层面的辩证性和深刻性。
发展战略之“变”:在守正创新中擘画发展蓝图
在坚守中心任务与根本目的“不变”的同时,“十五五”规划在发展战略与目标上实现了能级的提升与内涵的深化,亦体现了变通的智慧。
一方面,指导原则与方法论在延续中深化。“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和“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作为“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主线,在“十五五”时期不仅没有淡出,反而得到进一步强化和具象化。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必须统筹好的“五对重要关系”,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中仍有体现。特别是,“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已经升格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六个坚持”之一,“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被首次提出,这都为处理好我国经济发展“稳与进”“立与破”“质与量”等核心关系提供了根本遵循。
另一方面,部分重点工作如“科技自立自强”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与“十四五”规划相比,“科技自立自强”从关键任务跃升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亦被提上重要日程。这也表明“十五五”时期我国要在复杂环境中更好应对大国博弈、掌握主动权,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加快实现科技水平由“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转变。
“十五五”规划继续锚定现代化建设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立足于变与不变、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读懂和把握其中“变”与“不变”的演进逻辑,要求我们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继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崭新篇章。
(作者分别为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首席专家、教授,研究员)
![]()
原标题:《“十五五”规划,“变”与“不变”中的大智慧》
栏目主编:杨逸淇 文字编辑:于颖
来源:作者:曹东勃 王艺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