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周边外交,要阐明中国做了什么、有何益处、走向何方

0
分享至



将周边作为外交优先方向,是维护国家安全、统筹外交全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战略选择。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深化周边发展融合,强化共同安全,巩固战略互信,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聚焦周边命运共同体叙事构建,旨在将中国发展惠及周边的生动故事转化为可感知、可共鸣的区域共识,阐明中国做了什么、有何益处、走向何方,以此提升国民感情,促进民心相通。

坚持“五大家园”的叙事定位

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叙事,首要任务是确立其核心基调与价值原点,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五大家园”即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的叙事定位。这一定位基于对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相互依存客观趋势的理性认知,直面并超越了零和博弈、霸权主义的旧思维,深刻把握了各国命运与共的时代现实,旨在引导区域国家跳出安全困境与发展竞争的恶性循环,共同开创一条互利共赢的新路。

将“五大家园”作为核心叙事定位,意味着在所有的叙事实践中,必须始终如一地传递这一核心信息。一是以“和平”“友好”理念凝聚区域共识。通过倡导对话协商、互利共赢的交往范式,引导周边国家共同抵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区域秩序。二是以“繁荣”“美丽”目标激活发展动能。通过共建高质量基础设施、构建韧性供应链等务实举措,引导周边国家共同反对保护主义、单边制裁,携手打造优势互补、成果共享的区域发展共同体。三是以“安宁”理念夯实稳定根基。通过深化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建立军事互信机制,引导周边国家携手构建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区域安全架构。四是以“友好”“美丽”理念滋养睦邻土壤。通过深化人文领域合作,引导周边国家反对文明隔阂与意识形态偏见,携手培育彼此欣赏、和谐共生的区域人文生态。

贯通“命运与共”的叙事逻辑

“命运与共”的叙事逻辑,根植于“睦邻、安邻、富邻、亲诚惠容、命运与共”的外交理念。它阐明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深刻联系,为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道义正当性与逻辑必然性。

这一逻辑体系通过理论、现实与价值三重维度得以完整展开,形成了系统化的叙事框架。一是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引,深刻阐释新时代大国胸怀天下的使命担当,强调强国力量体现在促进共同发展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自觉。二是通过践行四个“共同倡导”,以共建“一带一路”、深化多边安全合作等务实举措,让各国切身感受到休戚与共的现实关联,以可见成果印证合作共赢的时代真理。三是根植于中华“天下为公”思想精髓,将世界视为休戚与共的整体,创新发展了摒弃零和博弈、尊重文明多样性的共同体理念,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供了深厚的价值根基。

遵循“亚洲价值观”的叙事方略

“亚洲价值观”作为叙事实践的核心方略,其内涵超越地域概念,它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为精神内核,为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独具东方智慧的叙事方法与路径。和平是基石,崇尚和谐共处与对话协商;合作是路径,追求互助共赢而非对抗竞争;开放是姿态,主张打破壁垒、互联互通;包容是胸怀,尊重发展道路多样性,倡导文明对话,这些共同构成了亚洲特色的相处之道。

在叙事实践中,这一方略具体转化为一种“求同塑共”的传播智慧,用亚洲人能够理解并产生共鸣的方式进行叙事。一是通过系统性的“自塑”战略开展正面叙事,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宏大愿景引领时代思潮,将发展成就转化为减贫事业等具象故事;再以翔实数据、发展实践与国际认同相互印证,构建逻辑严密的事实证据链,塑造真实、立体、全面的大国形象。二是主动引导和推进周边国家的“他塑”进程,以和平发展为基石,通过持续的区域公共产品供给和深度利益融合,将“中国机遇”具象化为各国发展的现实成果,从而将原本可能存在的疑虑与误读,转化为基于共同发展体验的积极认知与务实合作。三是通过深度“互塑”,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当地愿景精准对接,使共同体理念融入区域文明脉络,最终形成既彰显中国智慧又扎根区域现实的共同叙事体系。

塑造“天下为公”的叙事范式

“天下为公”的叙事范式,是中华文明积淀数千年的政治理想在当代全球治理领域的创造性转化。它通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这一核心平台和“安危与共、求同存异、对话协商的亚洲安全模式”这一战略支撑,诠释了一种超越民族国家本位、致力于共同福祉的国际关系新范式。

叙事范式从深层规定叙事的模式、形态和效能。一是构建共生共赢的“共生型”叙事模式。彻底超越一国独大的传统逻辑,转向强调“共商共建共享”的协同发展观。在基础设施与安全合作中,中国与各国携手推进“硬联通”与“软联通”的生动实践,将“独行快、众行远”的东方智慧具象化为可感知的共同发展故事。二是打造立体交融的“复合型”叙事形态。统筹政治、经济、安全、人文等多维叙事空间,形成官方引领、媒体传播与民间交往协同的传播网络,既展现基础设施与贸易畅通等“硬成果”,也强调规则标准、民心相通等“软联通”。三是实现价值内化的“认同型”叙事效能。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与共同安全等具象实践,将“天下为公”从理念转化为各国可知可感的现实,在持续叙事中使中国的确定性、普惠性与可持续性形象深入人心。

(作者为浙江工商大学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思政专项阶段性成果)



原标题:《周边外交,要阐明中国做了什么、有何益处、走向何方》

栏目主编:杨逸淇 文字编辑:于颖

来源:作者:李驰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上观新闻 incentive-icons
上观新闻
站上海,观天下
383601文章数 75775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