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多年的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案终于迎来突破性进展。
上观新闻11月12日报道称,德国联邦检察院正式锁定事件真凶,并披露详细调查结果。
这起震惊国际社会的爆炸事件被认定由乌克兰军方高层策划实施,行动总指挥是时任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现任驻英大使扎卢日内。
除此之外,另有7名乌克兰籍嫌疑人身份被确认,核心组织者库兹涅佐夫已在意大利落网。
德国的调查结果不仅揭示了真相,还让乌克兰的内部权力斗争和欧洲盟友间的信任危机浮出水面。
![]()
美媒的进一步曝光显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曾初步批准行动计划,但在收到美方警告后明确叫停。
然而,扎卢日内选择抗命推进,最终导致北溪管道爆炸。
这场行动不仅违背国际法,还直接导致德国天然气供应中断,经济损失高达千亿级。
扎卢日内的政治形象曾备受推崇。
2025年初民调显示,他的支持率高达72%,远超泽连斯基的49%,被西方阵营视为“未来领导人储备”。
然而,随着北溪事件的曝光,他的支持率半年内暴跌,转任驻英大使也未能挽回颓势。
德国的调查结果成为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北溪事件的影响远超乌克兰内部。
欧洲盟友对乌克兰的信任度骤降,德国司法机构已发出多张逮捕令,并基于人脸识别、DNA比对等铁证构建起诉框架。
然而,波兰拒绝引渡嫌疑人,意大利拖延司法程序,而乌克兰方面既未提出抗议,也未配合调查。
这一态度加剧了欧洲对乌克兰的不满。
与此同时,欧洲内部开始反思对乌克兰的援助政策。
反对动用俄罗斯被冻结资产援助乌克兰的呼声增多,甚至出现重启“北溪-2”谈判的建议。
过去几年,欧洲为了支持乌克兰付出了巨大代价,如今却被认为“喂出了白眼狼”。
北溪事件正在重塑欧洲地缘政治格局。
欧洲对乌克兰的信任危机可能导致援助规模缩减,俄罗斯则可能借机推动欧洲恢复能源合作。
对于泽连斯基而言,尽管政敌的倒台为其连任扫清了障碍,但乌克兰的国际形象却因此受损。
即便美国出面调停,欧洲对乌克兰的愤怒也难以消除。
不管真凶是否扎卢日内,也不管泽连斯基是否“蒙在鼓里”,北溪事件已经造成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
这场跨国破坏行动让乌克兰背上了违背国际法的骂名,也让欧洲重新审视与乌克兰的关系。
未来,乌克兰能否摆脱这一事件带来的政治与外交困局,还有待观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