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丰临终前透露:修成金丹的道人,必有这四个特征,见到是缘分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资料来源:《道德经》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内容来源于佛经记载与传统典籍,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张三丰,这位横跨元明两代的道门宗师,活了两百余岁。

创立武当一派,被历代帝王敕封为"通微显化真人"。

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有人说他白日飞升,有人说他羽化登仙,更有人说他至今仍在人间云游。

但真正让后世修道者念念不忘的,是他临终前留下的那番话。

在武当山紫霄宫中,张三丰已是百余岁高龄,弟子们围坐身旁。

有人问:"师父修行一生,可曾见过真正炼成金丹的道人?"



张三丰沉默良久,缓缓道:"见过,也不曾见过。"众人不解其意,他又说:"金丹非药非物,乃是性命双修之极致。真正炼成金丹者,必有四个特征,若能遇见,便是你我千载难逢的缘分。"

这四个特征究竟是什么?为何张三丰说"见过,也不曾见过"?金丹之道的真谛又藏在何处?

张三丰年轻时曾在终南山修行多年,那时他还只是个初入道门的小道童,法号"君宝"。终南山自古便是全真教的祖庭,王重阳祖师曾在此修道,留下无数传说。君宝每日在山中采药、打坐、读经,日子平淡却充实。

有一年冬天,大雪封山,君宝在山腰的一处石洞中避雪。洞中已有一位老道人盘坐其中,须发皆白,面容清瘦,身上的道袍破旧不堪,却洗得极为干净。君宝见状,恭恭敬敬地行礼:"晚辈张君宝,见过前辈。"

老道人睁开眼,笑道:"小道友,这雪怕是要下三日三夜,你我便在此做个伴吧。"两人就此相识,在洞中度过了三日。这三日里,君宝发现这位老道人有些特别之处。

第一日清晨,君宝醒来时,发现老道人正站在洞口看雪。外面天寒地冻,滴水成冰,老道人却只穿着单薄的道袍,在风雪中站了一个时辰。君宝担心他冻坏了身子,上前劝说:"前辈,这天寒如此,不如回洞中烤火?"

老道人转过身来,君宝这才看清他的面容。说来奇怪,这位道人看着须发皆白,应是七八十岁的高龄,但那双眼睛却清澈如孩童,皮肤也红润有光泽,全然没有老人那种暮气沉沉的样子。

"寒热对我来说,已经没什么分别了。"老道人淡淡地说,声音平和却有种说不出的力量,"修道之人,首先要过的就是这一关。不是说要硬抗寒暑,而是要让身体与天地合一,冬日虽冷,但我体内自有一团真阳之气,这气循环不息,便不觉得冷了。"

君宝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老道人又说:"你看这雪,纷纷扬扬落下,看似杂乱无章,实则每一片雪花都遵循着天地间的规律。修道也是如此,看似漫无目的,实则一切都在道中运转。"

第二日,两人在洞中闲谈。君宝问起修道的法门,老道人并不直接回答,反而讲起了一个故事:"我年轻时,曾遇到一位师父。那时我刚入道门,满心想的都是如何修炼神通,如何长生不老。师父什么都不教我,只让我去山下挑水,每日挑满十缸水才能回来。"

"我心里不服气,觉得这不过是苦力活,跟修道有什么关系?但师父说,你先挑三年再说。我便硬着头皮挑了三年水。三年后,我的肩膀练出了厚厚的茧子,双腿也变得有力,但我还是不明白这跟修道有什么关系。"

老道人说到这里,眼中闪过一丝追忆的神色:"直到有一天,我挑着水桶走在山路上,突然脚下一滑,整个人失去了平衡。按理说这种情况下,水桶肯定要翻,水会洒得到处都是。但就在那一瞬间,我的身体自然而然地做出了调整,水桶稳稳当当,一滴水都没洒出来。"

"我当时愣住了。师父站在不远处,笑着说:'现在你明白了吗?道不在天上,不在经书里,就在你每日的行住坐卧之中。你挑了三年水,身体已经和天地融为一体了,遇到变化能自然而然地应对,这就是道。'"

君宝听得入神,问道:"那后来呢?前辈修成神通了吗?"

老道人摇摇头:"神通?那都是虚妄。真正的修行,不是为了什么神通异术,而是要明白自己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金丹之道,说到底就是性命双修。性是心性,要明心见性;命是身命,要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两者缺一不可。"



"但是,"老道人话锋一转,"炼成金丹的道人,确实与常人不同。我这一生见过几位真正的高人,他们身上都有些共同的特征。"

第三日清晨,雪停了,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整个山谷银装素裹。老道人准备离开,君宝依依不舍,问道:"前辈,您说那些炼成金丹的高人有共同特征,能否告诉晚辈,让我也能有所追寻?"

老道人沉吟片刻,说:"也罢,我便告诉你。不过这些话,你要记在心里,慢慢去体悟。"

"第一个特征,"老道人伸出一根手指,"真正炼成金丹的道人,形神俱妙,气质超凡。他们的眼睛清澈明亮,仿佛能看透世间万物;皮肤红润有光泽,不似凡人那般粗糙黯淡;更重要的是,他们身上有一种说不出的气质,让人一见便觉得安宁平和,不会有丝毫压迫感。"

君宝想起这几日的观察,老道人确实有这样的特点,不禁点头称是。

"第二个特征,"老道人继续说,"炼成金丹的道人,心境如水,波澜不惊。无论遇到什么事,他们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不是说他们没有情绪,而是不会被情绪所控制。喜怒哀乐,都只是过眼云烟,不会在心中留下痕迹。"

"我曾见过一位师伯,他的道场被山火烧毁,几十年的心血毁于一旦。旁人都替他惋惜,他却笑着说:'既是天意如此,那便重新来过。'说完便背起包袱,去别处寻了块地,重建道场。这种心境,便是修炼的结果。"

君宝听得心生向往,又问:"那第三个特征呢?"

老道人看着远方的雪山,缓缓道:"第三个特征最为玄妙,也最难以言说。真正炼成金丹的道人,与天地相通,能感应自然的变化。"他顿了顿,眼中闪过深邃的光芒,"他们能在大雨来临前预知天象,能在灾祸发生前察觉凶兆,甚至能......"

说到这里,老道人突然停住了,转头看向君宝,笑道:"这第三个特征的具体内容,以及最后一个特征,我现在不能全部告诉你。不是我吝啬,而是有些东西,说得太早反而害了你。等你修行到一定境界,自然会明白。若是强行告诉你,你反而会执着于此,走上歧路。"

"至于第四个特征,"老道人的声音变得更加郑重,"那更是金丹大道的核心所在,关系到一个修道人能否真正超脱生死。这个特征,历代祖师都秘而不宣,只在师徒之间口口相传。"

君宝心中痒痒的,特别想知道后面的内容,但看老道人的神情,知道再问也问不出什么。老道人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拍拍他的肩膀:"莫要着急,修道本就是逆水行舟,急不得。你且按照我说的前两个特征去修行,等你真正体会到了,后面的自然会水到渠成。"



说完,老道人飘然而去,身影很快消失在雪山之中。

君宝站在原地,望着他离去的方向,心中既有不舍,又充满了期待。

多年以后,君宝改名张三丰,在武当山开宗立派,成为一代宗师。

他时常想起那个雪夜,想起那位神秘的老道人,想起那些没有说完的话。

直到他自己修炼有成,才真正明白了当年老道人为何欲言又止。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