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L.Y
前言
拉夫罗夫定调中俄关系,他具体是如何说的呢?既然无法跟中国结盟,那俄罗斯究竟有没有盟友呢?中俄结盟与否,对于美国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
![]()
拉夫罗夫的表态并非突发,而是中俄关系长期发展的延续与明确化。2025 年 11 月 4 日,中俄总理第三十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正式发布,其中明确重申两国将坚持 “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 原则,这一表述与拉夫罗夫此次采访内容高度一致,印证了中俄关系定位的稳定性与连贯性。公报中提到,中俄关系的发展以 2001 年签署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为基础,秉持永久睦邻友好、全面战略协作、互利合作共赢精神,两国始终视彼此为优先合作伙伴,但这种合作并非基于结盟的捆绑。
![]()
在 11 月 13 日的采访中,拉夫罗夫进一步补充说明,俄中之间的平等关系建立在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和睦邻友好传统之上,双方坚定奉行不干涉内政原则。他特别强调,俄中在技术、能源等领域的合作给两国带来了切实好处,有助于两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增进两国人民福祉。
这一表述背后,是中俄务实合作的坚实成果支撑:2025 年前 10 月,尽管俄中贸易额同比有所波动,但中国仍连续 10 年保持俄罗斯最大贸易伙伴地位,每天 90 万桶的俄罗斯石油进口量,成为俄罗斯经济稳定的重要支柱。此外,两国在田湾核电站、徐大堡核电站建设,以及可再生能源、氢能等新兴领域的合作持续推进,形成了不依赖结盟却更为稳固的利益共同体。
![]()
拉夫罗夫的发声,也针对性回应了西方长期以来的 “中俄结盟” 炒作。此前,部分西方媒体频繁渲染 “中俄军事同盟” 论调,试图倒逼其他国家选边站,而中俄反复强调的不结盟原则,恰恰打破了这一舆论陷阱。拉夫罗夫在此前 10 月的受访中就曾明确表示,“俄罗斯不会与任何人结盟对抗任何人,尤其是不会对抗中国,这是不可想象的”,两次表态形成呼应,清晰传递出中俄关系的独立自主属性。
![]()
三个核心伙伴的界定与合作逻辑
在明确中俄不结盟的同时,拉夫罗夫提及的 “俄罗斯只有 3 个盟友” 引发广泛关注,而朝鲜的缺席成为热议焦点。根据俄罗斯官方近年来的外交实践与合作层级,这三个核心盟友被界定为白俄罗斯、亚美尼亚和哈萨克斯坦,其共同特征是与俄罗斯存在深度的安全、经济一体化绑定,且均为集体安全条约组织(集安组织)框架内的核心成员。
白俄罗斯与俄罗斯的盟友关系最为紧密,两国在军事、经济、能源等领域实现高度融合。双方不仅频繁开展联合军事演习,在武器装备研发、边境安全协作等方面也保持着最高层级的合作,俄罗斯为白俄罗斯提供能源优惠与安全保障,白俄罗斯则成为俄罗斯西部边境的重要安全屏障。
![]()
亚美尼亚作为集安组织成员国,与俄罗斯在安全领域的绑定尤为突出,俄罗斯在亚美尼亚设有军事基地,双方在地区安全事务中保持着密切协调,共同应对南高加索地区的复杂局势。哈萨克斯坦作为欧亚经济联盟与集安组织的重要成员,与俄罗斯在能源运输、经济一体化、边境管控等方面有着深度合作,俄罗斯是哈萨克斯坦最主要的贸易伙伴与安全协作对象之一。
朝鲜未上榜这一情况,反映了俄罗斯盟友界定的务实标准。尽管俄朝保持着友好合作关系,在国际事务中相互支持,但双方的合作更多集中在政治层面与部分经济领域,尚未达到安全一体化、条约化绑定的盟友层级。
![]()
俄罗斯的盟友界定,更侧重于基于共同条约的集体安全责任与深度经济融合,而非单纯的外交立场一致,这也解释了为何长期与俄保持友好的朝鲜并未被纳入核心盟友名单。这种界定逻辑,体现了俄罗斯在独联体地区及周边的外交布局重点,即以集安组织和欧亚经济联盟为依托,构建核心利益圈层。
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的盟友体系与传统军事同盟存在区别,更强调基于共同利益的自愿协作与相互支持。以白俄罗斯为例,双方的合作既包括军事领域的协同,也涵盖能源、工业、贸易等全方位的一体化,这种合作模式无需通过正式的结盟条约,却因高度的利益绑定而具备极强的稳定性。
![]()
中美俄三角格局中的不结盟变量
拉夫罗夫的表态,在中美关系缓和的背景下,为全球格局注入了新的变量。对于中国而言,这一表态进一步印证了中国 “劝和促谈” 的中立立场,为中方在俄乌冲突等国际事务中保持灵活姿态提供了支撑。西方此前试图将 “俄乌冲突” 与 “中美竞争” 捆绑,炒作 “中国援俄” 的虚假叙事,而拉夫罗夫明确的 “不结盟” 表述,恰恰为中方提供了有力的客观背书,让西方 “绑架中国站队” 的图谋落空。
![]()
对美国的全球战略而言,中俄不结盟的状态既带来了一定的战略空间,也构成了新的挑战。一方面,中俄未形成军事同盟,避免了美国同时面对两大军事集团的压力;另一方面,中俄基于不结盟的全面战略协作,在能源、科技、全球治理等领域的合作持续深化,形成了对美国单极霸权的有效制衡。美国试图通过 “遏华 + 援乌” 双线操作遏制中俄的布局,因中俄这种 “不结盟但高度协同” 的关系而难以奏效,俄罗斯借对华合作突破西方制裁,中国则借中俄协作拓展战略空间,形成了互利共赢的格局。
![]()
从全球治理层面看,拉夫罗夫的表态推动了多极化格局的发展。中俄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抵制篡改二战胜利成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提升全球南方国家话语权等方面的协作,无需结盟即可发挥重要作用。联合公报中提到,中俄将携手在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二十国集团等多边框架内加强协作,推动建立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这一进程因不结盟原则而更具包容性,吸引了更多新兴市场国家参与。
![]()
结语
截至 2025 年 11 月 14 日,拉夫罗夫的采访内容已被全球多家主流媒体转载,相关话题在国际社交平台的讨论量突破 500 万次。各国专家普遍认为,中俄不结盟的协作模式,为大国关系发展提供了新的范式,既保持了国家主权的独立性,又实现了利益的最大化。而俄罗斯明确的盟友界定,也清晰展现了其外交布局的优先级,未来围绕这一格局的合作与博弈,将持续影响全球战略走向。
参考信源: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