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晓鹏
黄海之滨的运动激情,在全运会赛场燃至顶点!第十五届全运会水上项目比拼中,青岛健儿捷报频传:帆船女子49人级,胡晓宇与单梦缘劈波斩浪并肩夺冠;赛艇赛场,刘英灼、刘晓鑫、于雯分别领衔男、女队伍,强势将两枚金牌收入囊中。三枚沉甸甸的奖牌,不仅是青岛选手实力的见证,更揭开了这座“帆船之都”的水上运动密码——百年海洋运动基因的传承,叠加“政策、基建、人才、赛事”四位一体的系统培育,共同铸就了今日的蓝色荣光。
![]()
青岛水上运动伴随着城市共生共长
青岛与水上运动的羁绊,早在城市建置初期便已深植。青岛市档案馆史料显示,1904年青岛皇家帆船俱乐部举办的赛事,是全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帆船运动记录。1920年青岛帆船俱乐部正式成立,1935年俱乐部购地建屋的申请档案,至今仍清晰留存;1949年,汇泉湾全年举办28场正式帆船赛,让蓝色运动基因融入城市肌理。
改革开放后,这份传承加速绽放。1979年青岛帆船队组建,2004年市水上运动训练基地成立(2014年更名管理中心),统筹帆船、赛艇等5个项目发展;1995年起步的皮划赛艇项目,如今已培育出李欣、卜廷凯等亚洲冠军。“从百年前的民间赛事到如今的专业体系,青岛水上运动的每一步都与城市共生共长。”青岛市体校水上运动团队负责人坦言,《青岛市水上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的出台,更将其纳入城市战略,剑指“全球知名水上运动城市”。
![]()
青岛水上金牌密码:三级人才体系筑牢夺冠根基
2008年北京奥运会帆船赛,成为青岛水上运动的“黄金拐点”。奥帆中心拔地而起,国际帆船周持续举办,让专业运动走进大众生活。“小时候跟着爸妈去奥帆中心看比赛,帆船破浪的样子刻在了心里。”1999年出生的胡晓宇,正是2007年“帆船运动进校园”的受益者,“公益培训班带我入门,这一划就是18年。”
![]()
金牌背后,是“校园普及+专业选拔+精英培养”的三级体系在发力。目前青岛106所中小学开设水上运动特色课,每年超万名青少年参与“欢迎来航海”公益培训。青岛市体校与高校共建基地,用科技赋能训练。“刚进体校时教练给我定制了‘陆地力量+水上技巧’双轨计划。”蝉联赛艇金牌的刘英灼回忆,科学的训练方法,能精准捕捉每一次划水的角度与力度,“以前靠经验,现在靠数据,进步看得见。”从胶州走出的于雯、西海岸新区培育的刘晓鑫,亦是这一体系的成果,她们的成长印证着青岛人才梯队的坚实。
完善的基建与赛事,为健儿搭建起成长舞台。高新区水上运动训练基地、青岛海上项目训练中心等多处专业场馆,配备国际标准设备;青岛国际帆船赛、亚洲皮划艇锦标赛、全国海岸赛艇邀请赛等20余项赛事每年举办,让运动员“家门口”就能与高手过招。“全运会的战术,就是在青岛的各类邀请赛中慢慢打磨出来的。”胡晓宇说,主场观众的呐喊是最棒的动力。青岛市体校水上运动团队相关负责人则信心满满:“青岛是山东乃至全国水上运动人才后备基地,未来还有更多夺金计划。”
金牌与产业齐飞,青岛水上运动再谱新章
竞技出彩的同时,产业融合正让蓝色运动焕发多元活力。2024年青岛水上运动产业总产出突破50亿元,“水上运动+旅游”“水上运动+文化”的模式催生消费新热点,奥帆中心年均接待体验者超30万人次,预计2027年产业总产出将达80亿元。
![]()
从百年前的汇泉湾帆影,到如今的全运三金荣耀;从单一项目探索,到多元产业生态,青岛的蓝色运动故事仍在续写。截至11月13日记者发稿,青岛健儿在本届全运会水上项目及其他优势项目中已斩获十一枚金牌,尤为可喜的是,在男子400米自由泳决赛中,18岁的青岛小伙张展硕半程过后取得领先,最终以3分42秒82的成绩夺得游泳首金,打破了由自己保持的世界青年纪录和全国青年纪录;11月12日晚,在男子200米自由泳决赛中,张展硕又以1分44秒86的成绩,打破全国青年纪录,再次力压奥运冠军潘展乐、孙杨,如愿收获本届全运会的个人第二金。“帆船之都”的荣光,正在黄海之滨愈发耀眼。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