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的朵朵吃饭时突然皱起眉头,把排骨推到一边:“妈妈,牙好疼,咬不动!”带她去看牙医才发现,两颗后牙已经蛀出了小黑洞。其实这不是个例,“妈妈,我牙疼!”这句话成了不少家长的烦心事——儿童青少年牙痛多由龋齿(“虫牙”)引起。数据显示,我国5岁儿童乳牙龋患率70.9%,12岁恒牙龋患率34.5%,龋齿是儿童口腔健康头号威胁。让我们一起拆解防控关键,守护孩子牙齿健康。
![]()
什么是龋齿?不是真的有“虫子”在咬牙!
龋齿并非“虫子咬的”,而是细菌、食物、牙齿、时间共同作用的结果:口腔细菌分解糖分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齿牙釉质。早期牙齿出现白色斑点,未干预会发展为黄褐色黑洞,引发疼痛,严重时影响恒牙萌出。
![]()
为啥孩子更容易得龋齿?这些“坑”要避开
儿童易患龋齿源于牙齿特质与习惯:因为儿童乳牙牙釉质薄、矿化度低,抗酸能力弱;新萌恒牙表面窝沟易嵌食物残渣。饮食习惯是主因,甜食、含糖饮品为细菌提供能量,睡前进食不刷牙会延长腐蚀时间,不当刷牙方式也会导致清洁不彻底。
![]()
饮食习惯更是龋齿的“重灾区”:现在的孩子大多对糖果、巧克力、蛋糕这类甜食毫无抵抗力,碳酸饮料、乳酸菌饮料等含糖饮品更是日常必备,可这些食物里的糖分,恰恰是细菌最爱的“能量补给站”。更要命的是,有些孩子睡前偷偷吃零食,吃完还不刷牙,糖分在口腔里“驻扎”一整晚,腐蚀牙齿的时间直接拉满。另外,很多孩子的刷牙方式根本不对——要么匆匆刷个几十秒就完事,要么只刷牙齿外侧,牙齿内侧和牙缝里的食物残渣压根没清理干净,时间一长,龋齿自然找上门。
![]()
部分家长认为“乳牙蛀了无所谓”,实则危害极大:影响咀嚼与营养吸收,占用恒牙萌出空间致排列不齐,严重炎症还会影响恒牙发育质量。 守护孩子牙齿健康,这几招很关键
龋齿可防可治,家长与孩子共同做好以下几点,能显著降低患病风险:
1. 养成正确的口腔卫生习惯
刷牙是核心预防手段:孩子萌出第一颗牙后,家长需用指套牙刷或纱布清洁;3岁后教用儿童软毛牙刷,早晚各刷3分钟,采用“巴氏刷牙法”(刷毛与牙齿45度角,清洁各面无死角)。
![]()
需配合使用牙线清理牙缝残渣,饭后用温水漱口,及时清除食物残留,减少细菌滋生。
2. 管好“小嘴巴”,控制糖分摄入
控制糖分摄入:将甜食、含糖饮品作为偶尔奖励,避免睡前食用。多摄入牛奶、鸡蛋、蔬果等含钙磷维生素的食物,增强牙齿抗龋能力。
需警惕面包、饼干、果酱等“隐形糖”,食用后务必清洁口腔。
![]()
3. 借力专业防护,给牙齿上“双保险”
涂氟与窝沟封闭是重要防护手段:每半年涂氟一次增强牙齿抗酸能力;6-8岁做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11-13岁做第二恒磨牙,填平窝沟防残渣堆积。
![]()
4.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定期口腔检查至关重要,建议每半年一次。早发现龋坏可及时干预,减少治疗痛苦与成本,避免病情恶化。
![]()
龋齿早发现,治疗更轻松
家长需警惕牙齿白斑、黑洞、冷热痛等症状,及时就医。早期龋坏补牙即可解决,拖延至牙髓炎需根管治疗,不仅痛苦且费用更高。
健康牙齿关乎孩子咀嚼、发音与自信。龋齿防控需长期坚持,家长与孩子共同做好日常护理,就能远离“小黑牙”,守护灿烂笑容。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