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相关部门发布新规:乘用车零百加速不得快于5秒,限制全隐藏式门把手,“电车限速令”“门把手保卫战”成为舆论焦点。
零百加速大于5秒旨在控制风险
一直以来,零百加速被视为衡量一辆车的动力性能,且在燃油车时代,零百加速越高,车动力越强,车的售价也就越高。不过,在电车时代,动力变得廉价,且电机剧本低转速高扭矩的特点,因而电车厂商纷纷以零百加速为亮点进行宣传。
即便普通用户99%的时间在城市通勤,绝大部分人都不会上赛道,但多家新势力将“3秒俱乐部”作为核心卖点,甚至推出“赛道模式一键解锁”,“弹射起步”已然沦为营销工具。
![]()
过高的零百加速会带来巨大风险。数据显示,70%以上的城市交通事故发生在时速60km/h以下,而其中近三成源于“油门当刹车”的误操作。电车因扭矩瞬间爆发,一旦误踩,车辆可在1–2秒内冲出10米以上——远超人类反应时间。2024年深圳某商场地库,一辆零百3.2秒的电车因车主误踩电门,撞穿墙体坠入负二层,造成2死3伤。
因此,对电车加速性能进行限制势在必行,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纪雪洪指出:5秒零百足以满足日常超车、高速并道需求,同时大幅降低失控风险。追求3秒加速,已从性能体现异化为技术冗余。
事实上,5秒的零百加速还是偏快,很多人其实根本无法驾驭。之所以限定到5秒其实是预留一定安全冗余的情况下,为了给电车一个卖点,因为10万元的油车零百加速能到7秒,这个加速性能无论是城市路况还是高速场景都已经足够。
何况,电车只是起步快,高速场景后继乏力,且耗电量大增。真正有实用价值的加速性能60码至80码,120码至140码的加速性能,也就是国道、高速上常见的超车场景,在这些场景下,在相同价位的情况下,反而是油车的优势区。
![]()
隐藏式门把手华而不实
如果说加速过快是主动风险,那么隐藏门把手则是被动致命。
首先,隐藏式门把手很不实用,北方冬季,门把手结冰无法弹出,车主只能浇热水(损伤车漆)或砸窗;南方梅雨季,电子设备受潮失灵,乘客被困车内;奇形怪状的隐藏式门把手让人无所适从,一旦出事不熟悉门把手位置的乘客慌乱之间根本找不到门把手逃生。
![]()
更可怕的是事故导致全车断电。以2024年山西运城追尾起火事故为例,碰撞导致全车断电,隐藏门把手失效。救援人员被迫先破窗,再手动撬锁,延误黄金救援时间,车内两人不幸遇难。相比之下,传统机械门把手可在断电下直接拉启,而全隐藏式设计完全依赖电力驱动,一旦系统瘫痪,电车即成铁棺材。
有鉴于此,新规要求:
必须配备物理机械释放装置(外露拉手或应急拨片);
操作空间≥60×20×25mm,确保戴手套也能开启;
淘汰纯弹出式结构,推广半隐藏或内扣+机械双模设计。
也就是说,若装备电动式车门内把手,应同时配备具有机械释放功能的车门内把手作为机械应急车门内把手。汽车每个车门置具备机械释放功能的车门外把手,系统的设计应满足在锁止装置处于锁止状态时,发生不可逆约束装置展开或动力电池热事件等事故后,非碰撞侧车门应能在不借助工具的情况下,通过车门外把手开启车门。
![]()
电车设计应以人为本
国内电车企业之所以搞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根源还是电车的同质化和市场竞争的白热化。
当下的电车产业类似于组装手机,大家都是买供应商的技术进行整合包装,为了强行差异化,吸引大众的眼球,制造让消费者愿意慷慨解囊的噱头,就必须为了创新而创新,哪怕这些所谓的创新牺牲了安全,也必须如此:
隐藏门把手成本是传统的2–4倍,故障率高3倍;
为实现极致加速,电池包加重、制动系统超负荷,豪华面包车沿用油车时代的悬挂系统,结果无法承受笨重车身在平地上断轴。
![]()
一些东西特斯拉做了,国产电车就得做得更彻底,生怕自己赶不上所谓的潮流,消费者的无知和非理性又加剧了这一点。在资本驱动下,消费者为“花哨功能”买单,却承担真实风险。
真正的创新,应服务于人,而非绑架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