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积极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三级调研员袁金龙介绍,近年来,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质量推进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工作,持续提升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任务基本完成,创建工作走在第二批国家公园前列。
![]()
陆海统筹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明显。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创新探索“陆海统筹、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黄河口湿地修复模式,总投资15.6亿元实施了18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疏通潮沟76公里,连通水系241公里,新增淡水沼泽湿地7.4万亩,淡水盐沼湿地总面积超过30万亩,治理维护互花米草13.1万亩,恢复盐地碱蓬5.2万亩,构建牡蛎礁、贝藻礁2.6万亩。自然保护区建成了科学生态补水体系,近三年生态补水达5.3亿立方米,促进了“河—陆—滩—海”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形成了“一次修复、自然演替、长期稳定”的良好湿地修复效果。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23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中,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状况等级为I级;2024年,山东东营黄河口湾区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美丽海湾。
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明显提升。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中国科学院等30余家国家级科研机构合作,成立了黄河口湿地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11家野外监测和科研教学平台,联合开展湿地修复模式、外来有害物种防治等科研攻关,形成了20余项可复制推广的科研成果。自然保护区构建完善“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体系,打造了“监测预警、分析研判、联动指挥、无人机调度”的预警处置闭环管理平台,实现黄河口国家公园候选区全域智慧化监测和管理。自然保护区重点开展了东方白鹳、黑嘴鸥、鹤类等关键物种栖息地保护,划定野大豆保育区7.46万亩、陆海全梯度植物保育区6万亩、原生植物保育区2万亩,放流贝类、蟹类幼苗5500万粒、仔鱼5000公斤,黄河口国家公园候选区鸟类由建区之初的187种增加到374种。根据监测,2025年丹顶鹤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野外自然繁殖12巢、越冬数量达296只,东方白鹳成功繁殖233巢、繁殖幼鸟536只,黑嘴鸥繁殖种群数量稳定在1万余只。2024年7月26日,黄河口候鸟栖息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山东省首个世界自然遗产。
国家公园共建共享新模式初步构建。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编制完成《黄河口国家公园国土空间分区规划》,成为全国首个开展国土空间分区规划编制的国家公园候选区。东营市规划建设东营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垦利省级农高区等特色入口社区,实施盐碱地农业科研基地、黄河口滨海旅游特色小镇等项目,积极引导发展绿色产业。东营市也启动了“黄河口国家公园”品牌塑造行动,挖掘黄河口国家公园文化内核,建设内外部标识系统,通过主题曲、宣传片、文创产品、形象标识等宣传推广媒介,提升黄河口国家公园品牌认同感。东营市致力于打造“黄河口生态研学”品牌,丰富研学路线,联合开发各类高端研学课程,智能化改造鸟类博物馆,建设生态科普长廊、东方白鹳宣教中心,完善提升自然教育展示体系,2024年,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接待研学人数4万余人次。自然保护区成功举办2025年度“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两届黄河口国际观鸟季活动,借势“鸟浪”奇观火爆出圈,持续提升黄河口国家公园知名度、影响力和美誉度。(大众新闻记者 马瑞琳)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