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果品之王,“长红”之道!解读烟台苹果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0
分享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 杜晓丹 通讯员 李明蔚 孙铭泽

秋末的烟台,海风裹挟着清甜的果香,漫山遍野的苹果树上,红艳艳的果实压弯了枝头,一年一度的苹果采收拉开了帷幕。

烟台苹果,连续16年稳居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首。2020年,烟台市委、市政府吹响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到如今五年攻坚初见成效:苹果种植亩均单产提升近50%,亩均毛收益较2019年接近翻倍。从老果园改造到智慧农业落地,从破局到跃升,这片土地上的每一颗苹果,都在经历一场从品种、种植到营销、产业链的全面“价值跃迁”。


苹果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栖霞苏家店后寨村村民脸上

伐老建新后,亩产收益翻倍

秋日里的烟台,处处飘着果香。在栖霞市苏家店后寨村的果园里,杨大叔和老伴正小心翼翼地将苹果摘入布兜,树下一筐筐的“战利品”映着他们欣慰的笑容。

“最近上色还不错,俺们山地种的果子口感更好,脆甜脆甜的。”杨大叔朴实的话语里,透着一份经过风雨洗礼后的踏实。杨大叔家有三亩多果园,按照他的话说,由于天气多变,今年的苹果不好“摆弄”。

确实如此,夏天的干旱,秋天的阴雨连绵,对于苹果来说,今年的天气并不友好,也曾让果农们心头蒙上一层阴影。

尽管遭遇不利天气,但栖霞市唐家泊镇肖家夼村的苹果产量却并未受到太大影响,品质反而更上一层楼。逆风翻盘的背后,得益于村内的老果园改造及品种焕新。

“我们村里有1200亩果园,从2019年开始伐老建新,大概用了三年时间完成更新。更换的都是最新品种,像瑞雪、明月、瑞香红,红富士品种有紫红、美乐、‘2001’等。”栖霞市唐家泊镇肖家夼村党支部书记王鹏绩说,目前有六七百亩果园已进入盛果期,今年夏天干旱和秋涝都没造成太大影响,好果率达70%以上。

老旧果园通过伐老建新、高接换头、土壤改良、水肥一体化等一系列技术革新,不仅提升了果树的抗逆性,还让苹果的色泽、口感得到了显著优化,价格自然也水涨船高。

通过老旧果园的革新,果农也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王鹏绩为我们算了一笔账,更换品种之前,果农一亩果园纯利润8000元,现在平均一亩地利润能达到16000元。更让果农们欣喜的是,苹果新品种市场认可度高,订单不断,不少客商主动上门收购。

肖家夼村的老旧果园改造,正是烟台苹果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烟台持续加快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步伐,以大果园改造提升为主要抓手,全力提升苹果种植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数据最具说服力:全市苹果面积从2019产季的280万亩优化至2024产季的219万亩,产量却从559万吨提升至660万吨。单产提升近50%,亩均毛收益达1.5万元,与2019年相比接近翻倍。

这“一减一增一提升”的背后,是烟台苹果种植的提质增效。过去五年间,烟台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改造140余万亩老龄果园,盛果期、中年期果园占比提升23%,“树龄老”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老果园焕发出新生机。

用数字化种出“高效益”

当传统的苹果种植业与现代化的“新质生产力”相遇,一场深刻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烟台给出的举措是:向土地要效益,向模式要产能。

在牟平、栖霞和莱阳等地,千亩级“数智果园”拔地而起。在这里,每一棵果树都置身于一个无形的数字网络中:环境传感器可以实时感知温湿光照;水肥一体化系统按需精准输送养分;物联网监控就像“眼睛”一样,全程记录苹果的生长点滴。数字技术的深度赋能,让苹果种植从“靠经验”迈向“靠数据”。

以这些核心示范园为引领,周边配套建起的55处特色果园,共同构建起一个“核心引领+特色集群”的梯次发展新格局,让先进的种植技术与管理模式如涟漪般扩散开来。

10月18日,2025年首届生态苹果产业暨绿色高质量发展大会在烟台牟平开幕。开幕式上发布了首届《生态苹果产业“烟台宣言”》与生态果品标准体系,并启动由山东省农科院、华香果业等8家单位共同发起的“生态苹果创新联合体”,标志着烟台苹果产业在生态化、数智化、产业化发展上迈出了关键一步,为全国苹果产业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烟台方案”。

在牟平区的华香果业基地,百万“虫兵”以果园周边和行间种植的蛇床草、硫华菊等十多种功能性植物为栖息地,以天敌的身份靠着扑食果树害虫为食。作为全国首家5G高端苹果生态基地,华香果业基地以纯天然山体水源灌溉,构建起“以草养虫、以虫治虫”的生态平衡系统。华香果业基地从土壤到果实的全程“生态疗法”,正是烟台苹果产业向生态化种植转型的生动缩影。


烟台市牟平区华香生态苹果基地

在栖霞市的王掌柜烟台苹果高标准数智示范基地,园内设置气候监测系统、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和虫情监测系统等,时时监控果树的生长环境。“我们是2024年建园,种植基地占地2000亩,采用新品种、新模式、新技术、新农人的建园理念。矮化密植方便机械化作业,有瑞雪、瑞香红、王林、土歧等近十个新品种。”山东王掌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冯超表示,通过水肥一体化,一个人就能控制整个果园的浇水施肥,不但效率提高,实现精准浇水施肥,还节省了人工。

“效率”是智慧果园的关键词。近年来,烟台系统推进省力化栽培、机械化作业、绿色化防控、规模化经营的“四化模式”,实现全年社会化服务面积42万亩,无人机植保作业38万亩次,带动综合生产效率提升40%,示范基地亩均人工成本降低800元。

保障品质,推动绿色发展。烟台在国内率先制定并执行免套袋苹果行业标准,累计建设免套袋基地和生态果园135处,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苹果及加工品79个,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100%;提升9个县级农膜回收中心,创新运用“无人机航拍+数据平台智能识别”监管模式,反光膜回收率达96%。

从“一抹红”到“五彩箱”

苹果产业的转型升级不仅体现在树龄结构优化上,更延伸至品种的多样化与品质化。

在栖霞桃村镇贾家沟村,果农们正在紧张地忙碌,分拣、包装、发货……忙得不亦乐乎,整齐摆放的包装箱内,红的、黄的、绿的苹果格外惹人喜爱,这些彩色苹果可是贾家沟村的热销款。

“年年火爆,今年以来已订出7000多箱。”栖霞桃村镇贾家沟村党支部书记赵忠祥笑着介绍,2022年的时候,他和村民突发奇想:“消费者买一箱苹果回家,只能尝一种味道,如果一箱可以有多个味道,消费者会不会更喜欢?”基于这个想法,贾家沟村的彩色苹果诞生了。


栖霞桃村镇贾家沟村的彩色苹果受消费者欢迎

据赵忠祥介绍,这些彩色苹果都是一些新品种,包括瑞雪、黄金维纳斯、王林、明月等品种,他们会根据客户的喜好和需求,推出“一箱 三色”“一箱四色”“一箱五色”等多种款式组合。“目前,村里的新品种苹果完全不够卖,我们还收购了周边村的苹果来满足订单需求。”

彩色苹果的走红,折射出烟台苹果从单一品种向多元化、个性化供给的转变。

作为栖霞果业龙头企业,早在3年之前,博士达集团便着手布局新品种培育与引进,将200亩的音乐果园进行了改造,伐掉了大部分的老树,种上了瑞香红、瑞雪等新品种苹果。“尽管中间会有空窗期,但长远来看,这一投入是值得的。”烟台市博士达有机果品专业合作社技术员张平介绍,他们的新品种果园已开始结果,明年将进入盛果期,目前,红富士的平均价格每斤在4元左右,而瑞香红每斤的价格起步为6元,价格优势凸显。

新品种的溢价能力正不断释放,带动果农增收的同时,对种业创新也提出更高要求。

近年来,烟台坚持把育种攻关作为产业发展“源头活水”,从平台建设、技术突破到成果转化,加快苹果苗木自主选育、引进试栽、苗木扩繁,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截至目前,烟台累计登记苹果新品种93个,占全国登记总数的近1/4。自主选育的“烟金蜜”“烟香玉”分别以668万元、300万元高价转让,市场均价超10元/斤,亩均效益高达3万元。

品种,这颗农业的“芯片”,正在烟台迸发出巨大能量。作为全国最大的苹果苗木繁育基地,烟台苹果苗木年产能3000万株,占全国市场的60%,新疆、云南产区所需苗木的40%和65%都来自这里。

从单一红色富士到“大中小、早中晚、红黄绿、甜香脆”的多元布局,烟台苹果正以一场静悄悄的“品种革命”,完成从数量增长到质量突围的关键一跃。

吃干榨尽,点“果”成金

在博士达集团“屋脊上的苹果博物馆”里,苹果深加工展区总是引人驻足。苹果脆片、苹果汁、苹果果醋、苹果面膜……琳琅满目的产品颠覆了人们对苹果的传统认知。


游客参观博士达集团的“屋脊上的苹果博物馆”

“随着年轻人消费需求的不断改变,我们将苹果鲜果延伸到一系列深加工产品,让烟台苹果这一城市IP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张平介绍,目前公司已经推出休闲食品、饮料、美妆3大类10多种产品,通过深加工延长了产业链,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元的选择。

与此同时,在烟台北方安德利果汁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一条条自动化生产线紧张地运转,将成吨的苹果转化为浓缩果汁出口海内外。作为全球领先的果汁供应商,其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地区,烟台苹果的清香顺着生产线飘向世界餐桌。

加工是产业增值的引擎,近年来,烟台围绕这一发展逻辑,通过育强龙头主体、推进项目扩能、拓展增值空间三大举措,实现了“一颗苹果”全生命周期价格的最大化。从鲜食到加工,从果肉到果皮,每一部分都被精深利用,把一颗苹果吃干榨尽,点“果”成金”。

五年来,烟台新增苹果产业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以苹果为主营业务且收入过亿元企业总数达到27家。全市年加工鲜果能力突破500万吨,精深加工能力突破230万吨。在果胶、果干、果汁、果酒等传统制品基础上,苹果籽油、面膜、香精等多种深加工产品被陆续开发,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迈进。

从按斤售卖的初级农产品,到按片、按瓶、按克计价的深加工商品,烟台苹果完成了从“水果”到“商品”再到“精品”的价值跃升,真正实现了“一颗苹果”的“七十二变”。

AI主播助力,向流量要销量

从田间地头的果农到直播间里的主播,烟台苹果的销售模式也在悄然变革。

在栖霞贾家沟村委办公室,有一个特殊的房间,四台电脑和显示屏整齐排列在桌面上,显示屏中,村党支部书记赵忠祥及3位主播正向网友推介烟台苹果,讲述苹果种植故事,旁边的电脑屏幕上滚动着实时直播数据……

这里是贾家沟村的“直播电商中心”,主播则是AI数字人,通过数字人不间断地直播,将苹果从枝头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中。

为拓展销售渠道,从今年3月份开始,贾家沟村开启了新的“苹果”探索。“这里只是我们直播的一个小场景,目前我们已打造推出20多个AI数字人,大都是以本地村民为形象进行设计。”赵忠祥介绍,通过AI数字人进行农产品直播销售,不仅可以大大降低人工成本,还可以覆盖更多消费时段。

在赵忠祥看来,直播只是线上引流,更重要的是私域阵营建设,通过精细化运营,实现从流量到销量的转化。“目前来看效果不错,日销量最多时达到一万单。”赵忠祥兴奋地分享着成果,“现在村民的苹果不用出村,都被卖光了!”

与贾家沟村创新营销的方式不同,苏家店镇后寨村则开启了“苹果+文旅”融合新模式。后寨村位于天崮山脚下,风景秀丽,每到这个季节,漫山遍野的苹果树挂满了红果果,美不胜收。

“今年以来,我们将文旅与苹果两大产业深度地融合在一起,在天崮山区域打造高山老树条纹富士采摘园,客来了后,既能上山赏景又能下园采摘,体验感十足。”苏家店镇副镇长刘伟杰介绍,通过这种以景带产,以产促收的发展模式,实实在在带火了人气,推动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这些只是烟台苹果产业转型升级的缩影。近年来,烟台锚定终端市场,以品牌化、数字化双轮驱动,打通“产供销”最后一公里,持续提升市场竞争力与品牌影响力,通过“传统+新兴”媒体融合宣传矩阵,做好“苹果+”文章,推动苹果与文旅、赛事、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

在渠道拓展上,线上线下销售网络协同发力。去年以来,烟台苹果出口量达56万吨,同比增长10.7%,占全国出口量的一半,鲜果销售网络实现国内外市场全覆盖,高端果呈现供不应求态势。

如何从种植大市迈向产业强市?

进入苹果采收季,位于蓬莱区刘家沟镇的烟台百年老果园格外热闹,来自西藏、新疆、甘肃、陕西等地的考察团接踵而至,开启苹果寻根之旅。

在百年老果园里有一棵树龄约140年的古树,是目前中国栽培苹果树龄最长的苹果树,可称得上是苹果界的“老祖宗”,也是了解我国苹果栽培历史的“活档案”。历经三次高接换头,目前依然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现在每年套袋2500个左右,产量在1400至1500斤,结果脆甜多汁、果香浓郁。”烟台沃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司元辉骄傲地说。

“现在,每天会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苹果种植能人、考查团、旅游观摩团等,大家来了解苹果文化,交流学习果树的种植和养护,以及如何增产增收、降本增效等。”司元辉说,这里一年要接待五千多名来访者。

站在高质量发展的第6个年头,烟台苹果的“革命”已初见成效。烟台苹果品牌价值高达164亿元,连续16年稳居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首。然而,前路依然充满挑战。云南、甘肃等新兴产区迅猛发展,全国苹果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面对新形势,烟台已谋划新一轮高质量发展规划:到2030年,在巩固200万亩优势种植区的基础上,大力推动老旧果园改造,矮砧密植集约栽培面积突破50万亩,果园单产保持在6000斤以上,推动全产业链产值站稳千亿台阶。

如何从苹果种植大市迈向产业强市?关键在于全产业链的优化升级。对此,烟台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烟台苹果要稳坐第一把交椅,必须从种植端到消费端全链条发力。下一步,烟台要出台新一轮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五年规划,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果业标杆,重点抓好品种创新、果园焕新、技术普惠、品牌建设等四大工程,推动烟台苹果走进国内更多城市、高端商超、大型农批市场,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秋天的烟台,果香依旧,但这片土地上的故事仍在继续,就像那满山遍野的苹果红,映照着农民脸上的喜悦与希望。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齐鲁壹点 incentive-icons
齐鲁壹点
找记者,上壹点!
590662文章数 8239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