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塞尔维亚民众来说,1999年北约轰炸留下的焦黑印记,是永远不会褪色的。然而在近日,塞尔维亚的一则表决,却要强行让这片废墟迎来“新生”。
本月初,塞尔维亚议会突然通过一项新法案,称可以拆除1999年被北约炸毁的人民军大楼,以便特朗普家族在此兴建豪华酒店项目。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这项法案压根不符合塞尔维亚的文化遗产保护法。为了让项目尽快获批,政府特意出台“特别法令”,硬生生把拆遗址建酒店的商业计划,包装成了“紧急项目”,这番操作直接突破了民众的心理底线。
![]()
(塞尔维亚民众举行抗议活动)
法案一落地,塞尔维亚瞬间炸开了锅。本周,数千名民众自发涌向被炸毁的大楼遗址,手挽手组成人墙,用身体守护这片承载着民族伤痛的土地。抗议者高举“我们不会交出军队总部”“伤疤不能当摇钱树”的标语,嘶吼声震彻街头。
在他们眼里,这座布满弹孔的残垣不是废址,而是1999年北约轰炸中无数冤魂的纪念碑,是国家抵抗不公正侵略的精神图腾。可如今,政府却要亲手刨开民族的旧伤,把它卖给美国资本换钱,这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容忍的背叛。
雪上加霜的是,这场抗议还和去年的反政府浪潮彻底合流了。去年,塞尔维亚一座火车站发生坍塌事故,造成16人死亡,事故暴露的政府腐败、治理不善等问题,本就引发了持续至今的民众不满。现在,拆除历史遗址的决策,让民众的愤怒彻底爆发,大家纷纷指责政府只顾勾结外国资本谋私利,根本不顾民族情感和民众利益,抗议的声势也因此越滚越大,从保护文化遗产升级成了对政府的全面不信任。
武契奇政府这一步,无疑是在走钢丝。一边是美国资本的商业诱惑,一边是国内沸腾的民愤和不断升级的抗议浪潮;一边是触碰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红线,一边是民族情感的彻底撕裂。把民族伤痛之地变成美国富豪的赚钱工具,不仅会让政府失去民心,更可能点燃巴尔干地区本就敏感的历史情绪,后续的连锁反应,恐怕是塞尔维亚政府难以承受的。
在各方压力之下,武契奇近日终于站出来发言,他先是撇清责任,称其实总统办公室没有参与该项目。但之后又表态称,这个项目有助于改善塞尔维亚和美国的关系。
![]()
(武契奇)
对于武契奇政府来说,其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有两大考量。
首先,在欧盟门槛高筑、俄罗斯关系带来负担的背景下,特朗普重返白宫,实际上让武契奇看到了一个机会窗口。和强调意识形态的传统美国政客不同,特朗普的“交易主义”风格,让武契奇看到了通过商业合作建立政治联系的捷径。
在2013年的时候,当时还是房地产巨头的特朗普,就曾相中这个地块,提出了建造特朗普酒店的想法。但当时他人微言轻,这个提议遭到了塞尔维亚各界的反对,并且法律上也不允许,最终只能作罢。
到了2016年,他成功当选美国总统,通过特使重新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总统武契奇,但直到特朗普离任,武契奇都没有点头。这就导致之后武契奇到访白宫时,特朗普只给了他一个小板凳坐。
特朗普连任没成功,他的女婿库什纳就接手了这个项目。这几年塞尔维亚处境愈发艰难,武契奇政府在这件事情上的立场逐渐被动摇。如今特朗普再次上台,对武契奇来说就成了一次典型的“投石问路”,意图通过这个项目来打通与美国新政府的关系,为国家争取更多外交空间和灵活性,甚至可能在棘手的科索沃问题上获得美方一些谅解。
其次,就是这个项目真的让塞尔维亚方面看到了一些价值。武契奇为这个项目辩护的时候,也强调的是经济价值。据估算,只要塞方提供土地,库什纳的公司就会进行至少7亿美元的巨额投资,这将极大促进贝尔格莱德旅游业的发展,并提升周边资产的价值。对于塞尔维亚这个经济规模并不大的国家来说,确实是一个难以拒绝的诱惑。
![]()
(特朗普酒店)
总的来说,武契奇这一步绝对是一场高风险的赌博。他试图通过满足特朗普的商业利益,来换取美国在制裁和关税上的让步,并为塞尔维亚经济引入投资。
但其忽视的是,这一举动严重伤害了塞尔维亚民众的民族情感,其绕过正常法律程序的做法引发了对其执政合法性和程序正义的深刻质疑,并激化了已持续一年的社会抗议浪潮。
如果美方后续并未给予塞尔维亚实质性的回报,或者国内抗议持续升级,那么武契奇的这一决策,非但不能达到其对外战略目的,反而会从其内部进一步动摇他的执政基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