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3日晚,2025首届上音国际音乐家比赛颁奖音乐会在福建泉州大剧院举行。经过此前泉州、上海两地复赛和决赛角逐,21岁法国选手Arthur Coatalen 荣获第一名,中国选手谢凌飞、法国选手Selim Mazari、波德裔选手Sonja Kowollik分获二、三、四名。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彦,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泉州市市长蔡战胜,比赛评委格哈德·福特分别为获奖选手颁奖。上音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汤隽杰,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等相关领导出席颁奖音乐会。
![]()
![]()
![]()
![]()
![]()
当晚,四名获奖选手再次登上泉州大剧院舞台,携手上音管弦系、声歌系师生合作演绎多首经典作品;上音民族室内乐“金豈团队”与泉州青年演奏家共同带来中国古老的南音曲目《走马》《山不在高》。西方经典与东方古典交相辉映,精湛的技艺与深情的演绎,赢得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音乐会由上音发展规划处处长韩斌担任导赏。
![]()
![]()
![]()
![]()
![]()
![]()
![]()
创新:以“全能竞技”重塑音乐家标准
首届上音国际音乐家比赛由上海音乐学院、福建泉州市惠安人民政府与芬兰萨翁林纳音乐学院联合举办,是全球首个以“音乐家比赛”命名的国际赛事,旨在检验并选拔具备“全面发展”素养与“国际视野”的拔尖音乐人才,共吸引全球2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300余名青年音乐家报名参与。参赛者需历经三重考验:初赛展现钢琴独奏家的精湛技艺,复赛转型为室内乐合作者,决赛则需在钢琴上同步指挥乐团完成协奏曲。
![]()
![]()
![]()
这一设计构建了从“演奏者”到“音乐诠释者”再到“舞台引领者”的完整评价链条。11月10日在贺绿汀音乐厅举行的决赛中,选手们指挥由上音名师与青年演奏家组成的上音室内乐团,演绎莫扎特经典协奏曲,评委全程观察其排练与舞台表现,全面评估其艺术造诣、协作精神与领导力。
变革:从单一技巧到复合素养的考核
作为大赛主席,廖昌永表示,在当前上音以“三大学院”为牵引的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中,我们深刻反思,音乐教育的核心并非仅培养单一的独奏人才,而是回应国家与社会对复合型、全方位音乐人才的迫切需求。“从中国传统文化对文人‘琴棋书画’综合素养的追求,到西方音乐史上贝多芬、莫扎特等集创作、演奏、指挥于一身的典范,都印证了‘全能型’人才是音乐艺术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比赛一方面锻造协作能力,如同精湛的足球技艺必须与团队配合意识结合,通过合作艺术实践,使学生提前适应职业院团工作模式;另外增进文化理解力,特别设立的中国作品环节,要求选手深入理解其背后的诗词文化与美学精神,在国际交流中不断提升中华文化传播力影响力。
![]()
![]()
观点:全球顶尖音乐家共赞“未来方向”
![]()
大赛评委会阵容汇聚来自芬兰、德国、法国等地的顶尖钢琴家、指挥家。评委会主席、芬兰萨翁林纳音乐学院院长拉尔夫·戈托尼认为,未来的音乐家应成为独立的“创造者”,而不仅仅是学习者或演奏者,本届赛事正是这样一个融合不同文化与能量的创新平台。
评委彼得·查巴指出,比赛的根本目的,是引导钢琴家实现从“演奏者”到“艺术家”乃至“创造者”的本质跨越。评委奥科·卡姆则强调,学习音乐本质是孤独的,但完成音乐必须依靠“交流与互鉴”,这正是赛事最珍贵的价值。评委哈特穆特·霍尔称比赛有着开放且独特的理念,是对音乐人格的完整塑造。
回响:“上音方案”引领全球音乐教育变革
![]()
这一创新赛制获得国际音乐界的广泛认同与热烈反响。廖昌永认为,当国际同行惊叹“为何让中国人率先办成了这样的比赛”时,这正体现上音为世界音乐界提供的“中国智慧”与“上音方案”。
“我们通过顶层的制度设计,将教育教学改革与国际化赛事创新性地结合,不仅先行一步,更旨在通过实践,引领全球音乐教育向更全面、更协作、更符合时代需求的方向发展。”廖昌永说。
来源:上音国际音乐家比赛组委会
编辑:彭畅
审核:张卓
小音家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