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3日下午,“劳模工匠进院校 院校学子留新余”首场大思政课在新余市渝水职业技术学校举办。新余市委副书记徐绍荣,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何志勇,中国职工文化体育协会报刊传媒分会常务副会长张明江,市委副秘书长付秋平,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胡春华出席活动。
![]()
▲“劳模工匠进院校 院校学子留新余”首场大思政课现场。
本次大思政课立足新余市劳模工匠资源与院校思政教育需求,力图通过思政教育深化新余学子对新余文化的情感认同,引导学子了解新余、热爱新余、建设新余,树立远大理想抱负,通过“天工新余”“活力新余”等篇章,将劳模精神与城市魅力深度融合。
在“天工新余”篇章,全国劳模钟桂根以《扎根》为题,分享了深耕岗位、坚守奉献的奋斗故事;省劳模袁建则以《用奋斗填色 以匠心作答》,诠释了新时代工匠的责任与担当;由全国劳模张阳与青年技工张琦、金文剑参与讲述的情景剧《师徒》,生动展现了工匠精神的传承接力。随后,《天工开物城・新余新说唱》以新潮形式推介城市特色,让学子们感受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活力的碰撞。
“活力新余”篇章中,江西工程学院学子带来的开篇舞蹈与吉他弹唱活力四射;两名讲述者结合歌舞《青春绽放在新余》,分享了青年在新余创业成长的鲜活案例;歌曲《那就到仙女湖看看》用悠扬旋律展现新余自然风光与人文底蕴。
活动尾声,新余学院学子的群体朗诵《与使命同行》慷慨激昂,表达了青年一代接力建设新余的坚定决心;歌曲《美丽新余等你来》歌声中饱含着对这座城市的热爱与眷恋,为这堂大思政课画上圆满句号。
据悉,本次活动由新余市总工会主办,劳模代表、学生代表等约1400人共同见证这场思政盛宴。
![]()
匠心传薪火 青春赴新程
“劳模工匠进院校 院校学子留新余”首场大思政课侧记
![]()
11月13日下午,新余市渝水职业技术学校学术报告厅内座无虚席,约1400名劳模、学生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劳模工匠进院校 院校学子留新余”首场大思政课的精彩上演。这场融合劳模讲述、情景演绎、歌舞说唱的思政盛宴,以“天工新余”“活力新余”为脉络,让工匠精神与城市温度交织,让青春梦想与发展机遇碰撞,为在场学子呈上了一堂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的成长课程。
![]()
▲演员们用掌声欢迎劳模登场。
“这里,每一寸土地都生长梦想;这里,每一双手都能锻造传奇。”随着开篇短片的深情旁白,灯光渐亮,新余学院学子带来的情景朗诵《梦想从新余启航》拉开活动序幕。“这是工匠淬火的热土,是梦想抽枝的原乡”,铿锵有力的合诵中,袁河两岸的发展变迁、仰天岗下的奋斗图景徐徐展开,让学子们在诗意表达中感受到新余“以钢铸骨、以新为魂”的城市特质。
![]()
第一篇章“天工新余”中,3名劳模的奋斗故事成为最动人的教材。“从调皮捣蛋的农村男孩到全国劳模,我用23年证明,扎根热土就有收获。”新余绿洲橡塑有限公司二车间主任钟桂根的讲述朴实无华却掷地有声。他分享了自己退伍返乡创业失败的迷茫、深圳打工的漂泊,以及最终扎根新余企业,从普通操作工到车间主任的成长之路。当讲到带领团队完成多项“五小”创新成果,累计为公司新增产值4150万元时,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起点不高没关系,拼命学习、拼命干活就一定有结果”,他的话语为现场学子注入奋进力量。
江西省劳模袁建则以30年从业经历诠释“责任与坚守”。受煤矿工人父亲的影响,他从机械维修工做起,凭借“傻里傻气”的苦干精神,成长为企业管理人员。“袁建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后,他带领团队聚焦技术改造,完成篦冷机改造、三风机技改等多项成果,同时通过“师带徒”模式培养大批技术骨干。“只要立足岗位、脚踏实地,平凡岗位也能创造不平凡业绩”,他的坚守与传承让学子们读懂了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
![]()
情景剧《师徒》以真实故事改编,生动展现了工匠精神的接力传承。暴雨夜中,青年技工金文剑和张琦面对四总降击穿故障束手无策,他们在回忆师父张阳年轻时冒雨抢修线路、坚持自主研发的故事中重拾信心。当全国劳模张阳走上舞台,分享自己破解高压电缆屏蔽击穿这一国际性难题的经历时,那句“限制自己的不是能力而是思维”让在场学子深受触动。而两名徒弟作为留余学子的代表,讲述了受师父影响选择扎根新余的故事,更让“留余发展”的种子在学子心中悄然萌发。
“钢花迸火绘丹虹,锂电流光荡宇穹”,《天工开物城・新余新说唱》以新潮形式推介新余魅力。网红主播与学子们互动说唱,从仙女湖的灵秀风光到仰天岗的雄奇壮丽,从高铁新区的蓬勃发展到招商政策的诚意满满,将新余的自然之美、产业之兴、机遇之多娓娓道来。“本科生创业补贴1万块,人才公寓免费住3年”,当说唱中爆出这些留余福利时,现场学子纷纷拿出手机记录,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
第二篇章“活力新余”则聚焦青年创业与城市机遇。创业者孙保华的故事通过视频讲述的形式呈现,从20平方米的小办公室到400余人的企业集群,从个人创业到带动3500余名青年就业,他的成长轨迹正是新余创业生态的生动写照。“新余给了我第一份创业补贴、第一间免租办公室,现在我要为更多年轻人搭建平台”,孙保华在视频中发出的招聘邀约,让学子们感受到这座城市对青年的包容与支持。随后,吉他弹唱《去有风的地方》、歌舞《青春绽放在新余》、歌曲《那就到仙女湖看看》轮番上演,青春洋溢的表演与励志的歌词相得益彰,传递出“青春绽放在新余”的昂扬姿态。
“以青铜时代的匠心为锚,以数字时代的云帆为翼”,终章《与使命同行》的群体朗诵将活动推向高潮。学子们以青春之名立誓,要接过父辈的锤、挥动青春的桨,把姓名刻进蒙山的岩层,将梦想种入袁河的波浪。当全场齐唱《美丽新余等你来》,悠扬的旋律中饱含着对这座城市的热爱与眷恋,也凝聚着学子们扎根新余、建设新余的坚定决心。
![]()
“这堂思政课不像说教,更像一场心灵的对话。”新余市渝水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小李深有感触地说,劳模们的奋斗故事让她明白,平凡岗位也能成就不凡,而新余的发展机遇和优惠政策更让她坚定了留余发展的想法。正如活动主办方所言,这场大思政课不仅是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传承课堂,更是新余城市魅力的展示窗口,通过“劳模故事+政策解读+文艺展演”的创新形式,让学子们读懂了新余的过去、看清了新余的现在、憧憬着新余的未来。
![]()
课程落幕,但奋斗的号角已然吹响。袁河奔涌,见证着匠心传承;仰天矗立,期盼着青春绽放。在新余这片充满机遇与温度的土地上,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学子选择扎根生长,用青春汗水浇灌梦想之花,让劳模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共同书写“美丽新余”的崭新篇章。
来源:本报消息
撰稿/摄影:本报全媒体记者贾明
值班编校:罗晶晶、徐贵保
值班主任:齐菲斐
值班编委:黄廉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