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治愈系家居”“与自然共生”成为当代人逃离喧嚣、安放心灵的核心诉求,当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在家居设计中愈发成为主流表达,一对软装设计师夫妇的居住理想,在浙江温州的一间90㎡居所中得以落地。
男主人热衷下厨,女主人爱书画与阅读,7岁的女儿需要充满童趣的成长空间,三人的生活轨迹与精神需求,共同指向了重新定义的新中式风格——“富有中国传统文化韵味,且不受传统形式过多束缚”。
他们渴望居所既能兼容各自爱好,又能将窗外山水城市的景致纳入日常,达成“与山水共居”的温暖体验。
![]()
![]()
设计团队以中庸哲学中“均衡、适度”的和谐美学为指引,拒绝非此即彼的功能取舍,通过四处关键改动,在有限面积里实现功能最大化与动线最优化。核心改造包括扩大卫生间、主卧增设衣帽间、客餐厅位置对调以及厨房冰箱移位,每一处变动都紧扣家人的生活习惯与风格需求。
![]()
客餐厅的位置对调,为“去客厅化”设计铺路,让公共空间更贴合家人阅读、交流的核心需求;主卧增设的衣帽间,通过精准的内部分隔解决了女主人的衣物收纳难题;厨房冰箱的移位,则让烹饪动线更加流畅,为热爱下厨的男主人创造了更舒适的操作环境。
![]()
这些改动没有追求形式上的惊艳,却在功能与美学的平衡中,让空间真正服务于生活,这正是中庸美学在户型改造中的具象表达——不偏不倚,恰到好处。
![]()
![]()
作为空间设计的核心亮点,“去客厅化”打破了传统客厅的功能边界,将女主人的阅读需求、家人的交流需求与窗外的山水景致完美融合,打造出一个满溢人文情趣且充满温度的公共区域。
摒弃了传统大沙发,转而采用一组单人休闲椅围合出开放的交谈场,每张椅子都兼具舒适坐感与简约线条,一把意大利Baxter的磨砂皮休闲椅,靠背曲线暗合明式官帽椅的微妙弧度,于细节处暗藏中式风骨;潘顿椅的造型经过螺钿元素点缀,也焕发出东方的韵味。
![]()
靠窗的长木桌与卡座区域,成为家的核心区,喝茶、用餐、写字、会客都能在这里进行。通过将大家具体量“化整为零”,既保证了功能的多元,又保持了空间的通透与灵动。
![]()
长窗下的大长桌,由屋主亲自操刀设计,成为了连接生活与爱好的纽带。
桌面足够宽敞,日常用餐时能容纳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女主人想要进行书画创作时,只需收拾餐具便能瞬间变身画案,笔墨纸砚可直接收纳在一旁的餐边柜中,场景切换自然流畅,让爱好真正融入日常生活的流线,而非成为需要特意安排的额外事项。
![]()
居所的西窗视野极佳,能望见落日与秋月,设计团队将这扇窗当作一幅立体的长卷画来打造。为了弱化原始窗的存在感,选用外粗内窄的极简窗框,让视线能毫无阻碍地投向窗外的山水;搭配黄褐色麻质窗帘与同色系毛毡,为这幅“自然画作”铺就了温润的底色。
更妙的是,设计团队借景于清代徐道宁的《秋江渔艇图》,让窗外真实的远山与画中的山水意境交融对话,使窗景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景观,而是成为连接古今的时空载体,实现了“移步易景”的效果。
![]()
![]()
在色彩搭配上,房屋整体采用了莲子白和胡桃木色作为基底,营造中性、包容的基调。客厅则遵循“动静分离”的理念,色彩对比更为鲜明有趣。云水蓝的天花板,打破了传统色系的单调感;栗棕色书架,抽象化地表达了传统博古架的概念,既满足书籍收纳需求,又暗藏中式意韵;再用暗金色加以点缀,为空间增加斑驳的层次感,避免了色彩沉闷。
![]()
![]()
客餐厨一体化的设计,是整个居所通透感与互动性的关键所在,设计团队将三个功能区打通,没有设置明显的隔断,地面通铺同种材质的地板,保持了视觉上的连贯性,让整体空间显得更为开阔。
![]()
设计师强调“中庸”即找到实用与美观的最佳平衡点——不做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力求让功能与美学相互成就,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赋予空间情绪和美感。
厨房入口处,屋主需要一个收纳小物件的地方,通常的做法是加个台面或柜子,但设计团队选择在橱柜抽屉后方,“借”出一条狭长的空间,并嵌入感应灯盒。既解决了零碎物品的收纳,灯光亮起时又成了归家的一份仪式感,还为空间增添了光的层次。
![]()
![]()
厨房的设计围绕实用功能展开,同时兼顾新中式的风格统一。U型布局最大化地利用了空间,操作台面长度充足,满足了男主人热衷于下厨的需求,洗、切、炒的动线流畅合理,无需多余的折返。收纳方面,遵循“就近储物”的原则,在每个功能区都设置了充足的收纳空间,锅碗瓢盆、油盐酱醋等烹饪用品都能各归其位,保持厨房的整洁有序。
![]()
![]()
卧室作为私密空间,设计核心是营造宁静、舒适的氛围,同时根据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实现功能与风格的个性化表达。无论是主卧的沉稳雅致,还是儿童房的童趣灵动,都延续了整体的新中式风格,却又各具特色,体现了“均衡”美学中“和而不同”的理念。
![]()
![]()
![]()
主卧以木色与玄色为主色,搭配柔和的米白色,局部融入秋香黄,如同温暖包容的大地,营造出和谐温馨的睡眠环境。同时以天花、墙面、衣柜、护墙板等框线,框出层层叠叠的美,让睡眠区域拥有更为熨帖的包裹感。
![]()
收纳方面,主卧增设的衣帽间是一大亮点,设计团队参考标准收纳箱尺寸,打造了双层衣柜,通过精准的内部分隔,最大化地利用了空间,完美解决了女主人的衣物收纳难题,让卧室始终保持整洁有序,避免了收纳混乱带来的压抑感。
![]()
儿童房的设计则在继承新中式经典元素的同时,融入了现代童趣,兼顾了安全、实用与可成长性。
色调上,没有使用过于鲜艳刺眼的颜色,而是选用烟蓝与石蕊红,且仅将这些色彩运用在活动家具上,而非固定装修,让空间能够随着女儿的成长灵活调整。家具方面,定制了38公分高的低床体,降低了孩子跌落的风险;床体采用靠边布局,留出了更多的活动空间,方便孩子玩耍、游戏。
![]()
最具巧思的设计是衣柜上的花瓣小轩窗,不仅呼应了整体新中式的风格,更增添了童趣。它既是实用的小夜灯,又能充当床头柜,最近更是被孩子开发成了自己的“秘密基地”,这个小小的细节,为功能性的空间注入了童趣与想象力,让孩子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
![]()
此外,设计团队还巧妙地利用靠窗区域,为儿童房打造了一个小型亲子休闲区。这里铺设有柔软的垫子,搭配简约的小书架,既可以作为孩子的阅读角,也能供父母陪伴孩子读书、玩耍,集阅读、收纳、亲子共乐于一体。
![]()
![]()
在大多数家居设计中被视为“功能性配角”的卫生间,成为了这一项目中屋主最满意的空间。设计团队没有将其局限于实用功能,而是将这个小空间升华为充满“竹韵”的诗意角落,诠释了“于细微处见精神”的新中式风格。向南拓展卫生间面积,打造出独立的台盆区与淋浴区,解决传统小户型卫生间功能混杂、使用不便的问题。
区域划分上,没有采用生硬的墙体隔断,而是选用了一道竹影浴帘作为分界,拉开时空间开阔流畅,视觉上毫无阻碍;拉上时则能保证充分的私密性,契合了屋主的使用习惯。这种灵活的隔断方式,既节省了空间,又增添了空间的层次感与东方韵味。
![]()
选用竹篁绿色的长条小砖,采用竖贴的方式,如同竹节自然生长,充满生机与韵律;地面则铺设玄色地砖,如大地般沉稳,稳稳承托起整个空间。一绿一黑的搭配,简洁而富有张力,没有多余的装饰,却通过材质的色彩与纹理,瞬间营造出置身山野竹林中的沁心感。
![]()
灯光设计上,卫生间采用了柔和的嵌入式照明,避免了强光直射带来的刺眼感,同时为空间增添了温暖的氛围。灯光与材质、色彩相互配合,让这个小小的卫生间不仅实用舒适,更成为了一个能让人静下心来、感受自然意趣的角落。
这间新中式居所,以中庸哲学与均衡美学为核心,以“取意忘形”为设计手法,将屋主夫妇的生活习惯、精神追求与窗外的山水景致融为一体,打造出一个温暖、丰富且充满趣味的家。在这里,山水不再是窗外的遥远景致,而是融入日常用餐、阅读、沐浴的生活背景;传统不再是生硬的符号,而是暗藏在线条、材质、意境中的文化神韵。居住者在空间中既能享受生活的便利,又能获得精神的滋养,这正是当代人所追求的理想家居的模样——于方寸之间,见天地;于日常之中,得安宁。
编辑|Kiki
文字|诺威尔卡
设计与图片来源|在·设计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