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买的恒大理财还没兑付,她孩子半年就能花掉400万美金?”——3月19日香港法院一纸驳回,把丁玉梅想偷偷捂住的盖子彻底掀翻:原来许家印跟她还有俩未成年娃,而清盘人追的那60亿美元里,藏着2017-2020年“误报”利润换来的股息。老婆变“前妻”,钱先飞加拿大,如今法院一句“公众利益优先”,直接把娃也拖进聚光灯。大家最窝火的那口闷气,其实就一句:这钱到底还能不能追回来给烂尾楼和理财客户垫底?
先别急着骂人。我扒了下流程,发现丁玉梅的算盘打得比谁都早:去年7月她拿到全球冻结令之前,就已经把分红揣进离岸壳公司,再“技术性离婚”把壳划到自己名下;半年后她每月平均花66万美金,法院让她交资产清单,她只甩了“片段”,关键信托、银行账户、保单全漏掉。清盘人一看,这哪是遗漏,分明是“藏宝图”缺了主坐标,于是今年3月把她和三间实体一并拉进被告席,连二儿子许腾鹤也追加——因为恒大财富那摊子窟窿,小许总签字批过不少理财产品,如今自己也“进去”配合调查。老大许智健至今没声响,坊间猜他早就拿加拿大护照隐身;俩小的更惨,本来在温哥华上私校,现在法庭文件里连出生年份都被公开,同学家长群里估计正八卦飞起。
![]()
最细思极恐的是时间节点:2017-2020四年里,恒大账面年年飙利润,股价跟着水涨船高,许、丁两人合计拿走482亿港元分红,占同期派息六成以上;可同期工地拖欠的工程款、理财认购款也开始滚雪球。换句话说,他们每按一次“派息”键,后面就有一批供应商和理财客户被延后拿到钱。如今清盘人想把这些分红定性“不当得利”,难点在于钱已出境、信托层层嵌套,想穿透得先打穿英属维京群岛、开曼、加拿大三地的法律墙。丁玉梅的律师团队正是用娃的隐私做抓手,申请闭门聆讯,想减少媒体盯梢,好腾出手慢慢转移剩余现金;法官一句“公众利益大于家庭隐私”,直接把未成年子女信息摆上公屏,也等于告诉所有离岸金主:别再借钱给许家人的空壳,后面排队的是1600亿美金的境外债和无数烂尾楼业主。
![]()
有人问我,这60亿美元真追回来能分多少?我算了笔粗账:恒大境外债本金大概1600亿美元,60亿只占3.7%,可如果放进“恒大物业股权+恒大汽车残值”那口锅里,足够把珠三角五六个重点项目复工到交付标准,至少让几万户拿到钥匙。再退一步,即便最后只追回一半,也能给理财客户添个30%的额外兑付池,比现在每月象征性几千块“安慰金”强太多。所以别小看这场“前妻+娃”的八卦,它实质是清盘人能否打破“小红筹”防火墙的试金石:一旦香港法院裁定分红可退回,后续内地律师就能引用判例,把更多离岸股息、高额薪酬拉回国内偿债;若失败,许家的模板会被其他房企复制——爆雷前离婚、分红、信托三件套,留给买房人和理财客户的只有一地鸡毛。
![]()
庭审里有个细节我印象特深:丁玉梅律师辩解“孩子需要心理保护”,法官反问“那些买不起房、住不上房的孩子就不需要保护?”庭记员把这句原话写进公开记录,算是对所有看客最直接的回应。接下来半年,关键看三地法院是否配合冻结她藏在信托里的剩余资产:加拿大允许民事法院承认香港判决,但程序慢;BVI侧重保护股东隐私,清盘人得一条条举证她“恶意转移”;内地则已把许家印、许腾鹤列入边控,理论上可凭“损害债权人利益”向海外追索。环环相扣,只要有一环掉链子,钱就会像水汽一样蒸发。
![]()
说到底,这出豪门戏给普通人唯一的提示就是:再精美的离岸架构也怕“早一步”的公开透明。丁玉梅以为离婚加分红能金蝉脱壳,结果法院把娃的名字一晒,全球债主立刻盯上她下一笔汇款。同理,以后谁再向你推销“海外家族信托保本”时,你大可以把这条新闻甩过去:许家做到60亿美元都能被冻,你那点保费又何来绝对安全?资产保卫战里,没有永远的隐秘,只有迟早的追索。
![]()
钱可以离岸,责任终究在岸——让娃的名字出现在法庭,就是给所有想复制套路的人敲响最响的警钟。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