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文化搭桥聚民心 民族团结花常开 ——西宁市荣获青海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个人故事集

0
分享至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紧扣民族团结进步的根本方向,顺应新时代宣传工作的发展趋势,西宁市文化馆立足自身职能优势,从民族文化演出、文艺技能培训、民间文化传承、文艺作品创作到民族手工展览、深化联点帮扶,多方面齐发力,让文化馆成为凝聚民族情感、促进文化交融的重要阵地,成功获评青海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

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演出为载体,西宁市文化馆让民族文化传播更有温度。连续两年组织的西宁市优秀社火集中巡游,满是本土风情,各族文化精彩碰撞,每年都能吸引1400余名演员登台献艺,带来多个精品节目,13万人次驻足围观。这不仅营造了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更搭建起各族文化同台绽放的生动平台。依托百姓大舞台与西宁山陕会馆两大场地,围绕“夏季广场演出季”、主题演出、传统节日及重大节庆,馆内持续开展民族特色群众文化活动,生动展现各族群众共同缔造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历程,讲述各民族在巩固边疆、保卫祖国、守边固边中的突出贡献,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自豪感与荣誉感。每年40余场的演出,在全市范围内营造出浓厚的民族团结氛围,让“各民族一家亲”的理念深深扎根在群众心中。

深挖青海非遗中的民族特色,西宁市文化馆让本土文化魅力持续释放。每年举办的传统戏曲类非遗项目展演,让一个个非遗传承项目走进大众视野;全民艺术普及(老年艺术学校)开设的民族舞等课程,让老年朋友们在学习中领略民族文化的独特韵味。为了让青海文化走出高原,馆内组织业务骨干赴山西、宁夏等地开展交流演出,以“民歌”为纽带,传递青海“花儿”的悠扬韵律;以“交流”为途径,促进各族文化互鉴互赏,与各省区文化相映成趣,助力区域文化联动,汇集文化共识,绘就出各族文化互融互通的“同心圆”。

作为西宁免费开放的重要窗口,西宁山陕会馆摇身一变成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馆”。馆方联手城中区精心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展览”,通过历史文物、图片资料等实物,生动呈现河湟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轨迹,累计接待参观群众6426人次。每逢传统节庆,这里还会开展新年鸣钟祈福、新春纳福送春联、非遗手工剪纸、手工艺制作等民俗活动,让山陕会馆成为各族群众感受民族团结历史底蕴、弘扬团结精神的热门场所。

探索“非遗+美育”的融合路径,西宁市文化馆用鲜活形式讲好青海故事。10余场美育进校园活动中,曲艺团队走进中小学,现场表演青海小调、西宁贤孝,用歌声与说唱展现民族团结的温情、青海的壮美风光与独特风土人情;创新推出的非遗动漫作品,以孩子们喜欢的方式拉近传统曲艺与少儿的距离;少儿美育公益课堂开设民族舞、绘画等课程,让困难家庭的孩子也能享受到民族文化的乐趣。这些课程将中国传统智慧与少儿美育深度融合,打造沉浸式文化课堂,让孩子们在体验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触摸各族文化的独特印记。

紧盯联点帮扶村的实际需求,西宁市文化馆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为切入点,将民族团结进步理念贯穿帮扶工作全过程。馆内组织党员干部定期深入联点的湟中区上五庄镇包勒村,结合该村多民族聚居的特点,开展政策宣讲会、文艺汇演、技能培训等活动。用大白话解读党的民族政策,以群众喜爱的歌舞传递团结奋进的正能量,累计完成演出12场、培训10个班次,覆盖村民1000余人次,有效加深了村民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

(来源:西宁晚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青海网 incentive-icons
青海网
高原烟火事,法律身边人——? 用青海故事讲透中国法律 ? 每周三/五更新原创短剧
21727文章数 3347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