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们只认C6。”一句轻飘飘的拒绝,让一位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毕业生在求职路上碰了壁。当C9联盟的光环被企业自创的“C6”标准击碎,学历鄙视链的现实显得格外刺眼。
“我说自己是C9的,面试官却问我具体是哪所。听到哈工大后,他笑了笑说他们内部其实有个C6名单。”一位应届生在论坛上的分享,瞬间引发了众多C9高校学生的共鸣。
所谓的“C6”,据传是一些企业在招聘时自行划定的顶尖高校名单,通常包括清华、北大、复旦、上海交大、浙大和人大。这意味着,同为C9联盟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被排除在外。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01 C9联盟:中国的“常春藤”却被细分三六九等
C9联盟,全称“九校联盟”,是中国首个顶尖大学间的高校联盟,被誉为“中国的常春藤盟校”。它源于1998年中国政府启动的985工程,首批选定了9所大学作为重点支持,目标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这9所高校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2009年10月,这9所高校签订《一流大学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协议书》,标志着C9联盟正式成立。
![]()
在联盟内部,各校一直强调“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然而,随着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原本平等的联盟关系在外界眼中逐渐被划分为三六九等。
一位网友评论道:“C9本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明珠,如今却被人为划分等级,这是对教育公平的伤害。”
02 现实困境:当C9光环遭遇企业“自主标准”
那位哈工大毕业生的遭遇并非孤例。
一位南京大学学生也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类似经历:“在校招时,企业直接说他们只认国内六所高校,简称C6。”这让南大学生内心很不是滋味。
更令人困惑的是,这些企业的筛选标准并不统一。除了“C6”,还有各种隐形门槛。一位985高校的研三学生李志宇告诉记者,虽然他考入了某985高校的电子信息专业,研究生期间多次拿到奖学金,在SCI上发表4篇论文,但“找工作时我投了几家汽车和互联网行业的大厂,都因第一学历被拒了”。
![]()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前程无忧”的一项相关调研显示,七成受访者曾遇到第一学历限制。其中,有四成受访者曾接触到企业在招聘信息中明确标注了“985/211本科优先”“仅限统招/全日制本科”等。
03 学历贬值:激烈竞争下的就业市场现实
C9毕业生面临的困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
202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将达到1222万人,同比增加43万人。面对如此庞大的求职大军,用人单位有了更多选择余地,招聘门槛也水涨船高。
一位在大型国企工作了六年的HR坦言,企业在发布校园招聘信息时绝对不会出现“非985、211、全日制不要”的字眼,“但在公司内部还是有相应的评判标准”。
对于为何采用看似“简单粗暴”的筛选方式,这位HR解释道:“普通中小企业去校园招聘时,收到三五百份简历就算多了,但是很多知名企业的简历量是以万为单位计量的”。
这种筛选逻辑导致即使是C9高校的毕业生,也可能因为各种“自主标准”而被拒之门外。一位C9硕士在社交平台上晒出自己的遭遇:他原本应聘的是某市属国企银行的储备培训生,最终收到的录用通知却是分支行综合柜员岗位,且合同期长达8年。
![]()
04 心理落差:从“天之骄子”到“守门员”的身份焦虑
这种细分三六九等的现象,在C9学生中造成了不小的心理落差。
在网络上,哈工大和南京大学常被戏称为“C9守门员”。有网友调侃:“说自己是C9的学生,一般都是知道自己院校是C9的守门员罢了。他们只是侥幸碰上了这联盟的门槛,而并不代表他们真的能和清华北大一决高下。”
![]()
对此,一位南京大学学生回应道:“其实南大的学生反倒很谦虚,我们认为顶尖院校是不分什么三六九等的,只是在母校那里,我们还是要伤心的自嘲一下。”
这种心理落差不仅存在于学生中,也影响了社会对高校的认知。一位教育研究者指出:“当高校被人为划分等级,不仅伤害了学生自尊,也扭曲了教育的本质。”
05 企业视角:效率优先还是盲目跟风?
面对求职者的不满,企业尤其是HR部门,也有自己的考量。
一位HR坦言,从企业招聘的角度看,“第一学历优先”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他认为,近几年的就业市场属于卖方市场,和以前相比人才饱和度更高。在岗位有限的情况下,“企业一定会优中选优”。
但这种“优中选优”是否真的科学?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协副主席袁亚湘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表示,在人才就业选拔中过于强调第一学历,甚至是“唯第一学历”,严重扭曲了人才评价标准,破坏了人才成长规律。
他直言,“唯第一学历”的本质是“唯出身论”,是“唯帽子”,而不是唯能力、唯本事。
06 深层思考:高等教育与职场需求的脱节
C9毕业生的遭遇,也引发了人们对高等教育与职场需求脱节的思考。
在新能源行业,也存在类似的结构性矛盾。一方面,企业高薪挖角,另一方面,许多高学历人才却感到“郁郁不得志”。储能行业一线大厂员工小刘表示:“想要进入核心岗位,或者是接触核心项目,都需要是行业内有成熟项目经验的人”。
然而矛盾的是,企业普遍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培养新人。一位猎头透露:“在新能源行业其实人才供应严重不足,技术性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是业内的‘兵家必争之地’”。
![]()
许多头部企业为了挖人不惜开出百万年薪,有些企业甚至能答应在原有工资的基础上涨幅40%。这种“即插即用”的用人观念,使得没有经验的应届生即使拥有高学历,也难以获得核心岗位的工作机会。
07 破局之道:能力终究是硬道理
尽管就业市场竞争激烈,但仍有许多企业和单位在努力营造更加公平的就业环境。
国家能源集团置业有限公司就曾因录用3名本科生而引发关注。面对质疑,公司回应称:“考生不问出处,欢迎广大青年学生报考我公司”。
![]()
公司校招工作人员表示,引发关注的名单并不特殊,往年招聘的学历要求是本科生及以上学历即可,实际录用要视综合素质而定,“如果没有出现具有竞争力的硕士研究生,会择优录用本科生”。
同时,各高校也在积极为学生就业搭建平台。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例,学校2025年秋季学期人才博览会暨东北五校大型双选会,汇聚了来自全国的681家用人单位,提供优质就业岗位4.4万余个。
08 网友观点:理性看待学历与能力
对于C9毕业生的遭遇,网友们观点不一。
“@职场老鸟”评论道:“学历只是敲门砖,真正的硬通货,永远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其纠结于岗位名称,不如好好思考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展现自己的价值”。
“@理性看待”则认为:“企业和求职者本是双向选择,觉得不合适完全可以不去。招聘市场自有其调节机制,双方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还有网友表示理解企业的做法:“@HR说”坦言:“面对数万份简历,高效筛选是不得已而为之。企业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最合适的人选,一些‘简单粗暴’的筛选方式确实能提高效率”。
09 结语:超越标签,回归本质
C9联盟的成立初衷,是为了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领域加强合作与交流,优势互补。而如今,这个本应促进教育合作的联盟,却被外界贴上了等级标签。
学历的确重要,但它只是职业生涯的起点,而非终点。那些C9毕业生的遭遇,固然令人唏嘘,但也提醒我们:在学历之外,能力、心态和适应性同样至关重要。
正如一位网友所言:“真正的强者,不需要靠标签证明自己。”在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能够超越学历标签,用实际能力证明自己价值的人,才能在职场道路上走得更远。
对于企业而言,如何在高效筛选和公平用人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建立更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仍是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