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基金申购门槛正悄然进入“分角时代”。近日,天弘基金宣布将旗下50余只基金的申赎门槛统一调降至0.1元,覆盖主动权益、指数、QDII等多种类型。在此之前,已有十余家基金公司年内陆续跟进,部分货币基金在特定互联网渠道的申购门槛更是低至0.01元。这一趋势背后,既有基金公司开拓新客、渠道营销的考量,也暗含着满足投顾配置需求乃至部分产品“保壳”的深层逻辑。
在业内人士看来,大幅降低投资门槛是基金公司适应互联网销售生态的必然选择。一位基金公司互金部门人士表示,互联网代销平台热衷于推出各类“薅羊毛”活动,用极低的门槛吸引用户尝试投资,这有助于将潜在的零散资金转化为真实客户。此外,随着基金投顾业务的普及,投顾策略通常需要将小额资金分散配置到多只基金中,过高的申购门槛会直接阻碍策略的顺利执行,因此降低门槛也满足了这一实际业务需求。
![]()
东方IC
然而,在这场看似普惠的“降门槛”浪潮中,也隐藏着一些更为复杂的考量。市场观察发现,部分基金公司,尤其是一些发起式基金和机构定制产品,在维持申购门槛不变的同时,却显著降低了单笔赎回的最低份额和最低持有份额,甚至降至0.01份。这一操作的背后,或暗藏着“保壳”的意图。
根据相关规定,发起式基金成立满三年后,若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或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将面临清盘风险。有分析人士指出,对于一些客户数量稀少的机构定制产品,当初始机构资金退出后,通过降低赎回和持有门槛,允许客户保留极少的份额(如0.01份),便能维持一个有效的账户,从而“凑足”持有人数量,避免因不满足条件而触发清盘条款。一家中型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士坦言:“此举或是为了降低清盘风险,帮助产品存续。”
因此,基金申购门槛的“分角化”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降低了投资门槛,让更多投资者能以极低成本参与市场;另一方面,也成了部分产品在面临规模和持有人数量压力时,维系存续的一种策略性工具。这一现象折射出当前公募基金行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严格的监管要求下,所展现出的多样化和精细化运作态势。(文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