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兰妈谈育儿
孩子不好管?学习不催不写、催了也不好好写?每次一到吃饭睡觉的时候就有说不完话?一说学习就哭哭啼啼抱怨作业太难了?
事实上,综上所述的问题,基本上都源自于一个问题:孩子的内驱力不够
那什么是内驱力呢?
很多家长一听说这个词,当时的感觉就是“孩子开窍了,开始对学习自动自觉,也不用家长操心什么了”
可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孩子,有几个真心喜欢背单词、写试卷,每天一大早就背上书包上学呢
![]()
所以,内驱力并不会凭空出现,这是一个需要后天慢慢培养、然后自然形成的自觉过程
刷手机时,无意间get到一个对付性格拧巴孩子的好方法,那就是:真相要拐着弯让孩子自己去领悟
比如,你给孩子买了台学习机,那就不要告诉他实情,而是告诉孩子“这学习机是妈妈给自己买的,你不要偷偷拿去呀”
接下来,你就会发现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你越是不要让孩子碰学习机,他越是对学习机的内容感兴趣,甚至在你不注意的时候偷偷拿着学习机开始倒腾起学习的事儿
为什么呢?因为孩子的天性就是这样,你越不让做什么,他们越是要费尽心思去做这件事
那孩子的内驱力呢,恰恰就是在限制、和禁止中产生的东西:积极、渴望、目标、还有期待
而这些,恰恰又是孩子成长、和学习中最需要的东西
我们家长想要帮助孩子紧紧地抓住这些东西,就必须要学会一大技能:让孩子在渴望和积极中产生更多学习乐趣
比如,几个实用的小技巧,对孩子的成长和学习都有着内驱力启发:
![]()
01
内驱力
是父母“在场”时给出的正向反馈
内驱力不会凭空出现,就好比你带孩子参观了一次清华北大,孩子被当地学校的宏伟建筑、优美环境、还有名声大噪的气场吸引之后,他们就会由内心激发内驱力:我要考清华北大
是的,孩子的内驱力就是这样来的
他们只有真正所见所闻、也真切地感受到之后,整个人才会被深深地触动到,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孩子回去之后也会打起十二分精神,并体现出以前都没有的积极和努力
当然了,孩子并不是有了理想目标,就一定会实现
特别是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孩子还会经历很多挫折和困难,如果孩子内心不够坚强,遇到问题就逃避、埋怨、摆烂、或者放弃,那孩子做事情也不过是三天新鲜,即便是有先天之姿,到了后面也会因为内心脆弱而难成大器
姑姑的小儿子,以前就是一个学习上很有天赋的孩子,特别是记忆力方面很是出色
别人用好几个小时都背不会的文言文,他只需要最多30分钟,就能流畅地完成任务
以前老师对他的评价也是“有着过目不忘的本领”,这或许有些夸张,但也是对学习上极大的认可
![]()
一直以来,大家也认为“这脑袋瓜就是考清北的料子”
可清北哪是那么好进的?除了要有出色的底子之外,该有的抗挫折能力是一点都不能少
就因为一直名列前茅的原因吧,读高二那年的模拟考试考出了历史低分,姑姑气得大骂:“就你这样,还考清北,连普通大学的门槛都达不到”
本身就好胜心强,再加上姑姑在一边的批评打击,内心也彻底崩溃了,有那一段时间直接躲在家里不愿意出门
直到,高考那天依旧是萎靡不振...
看得出,学习这件事就是:积极努力+内心强大=好苗子
我们家长要做的,也是透过这个公式去更好地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而高内驱力孩子也往往是在温和且持续陪伴的环境下成长出来的
就比如,孩子考试没考好,激发孩子内驱力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正向反馈,告诉孩子:“别沮丧、也别放弃,只要我们吸取教训好好努力,相信以你的实力,下一次一定会考好的”
没错,持续又温和的养育方式就该如此,只要孩子心中无惧困难,那孩子就能在积极能量中成长得越来越好
![]()
02
内驱力
是从“你能做到”的认可里长出的
内驱力的形成,不是放养、更不是控制,而是从“你能做到”的认可里长出来的
有一个女孩,从小性格就比较胆小怕事,只要是遇到困难就会陷入严重的自我怀疑,动不动就是一句“我不行”、“我害怕”
刚开始的时候,妈妈也会因此焦虑,孩子越是害怕的事情就越是强迫她去勇敢面对,如果孩子反抗或者逃避,那就是更加苛责的言语威胁
女孩为了不让妈妈失望,也曾强撑了一段时间,明明是害怕得不行、也不愿意面对的事情,却非要强迫自己去勇敢面对
直到有一天身体扛不住了,早上起床一听说当天要考试,整个人就开始呕心想吐、身体也跟着不受控制颤抖起来
![]()
刚开始的时候妈妈还以为她是装病,根本不相信、也不愿意相信女儿是生病了
可当老师再次来电,得知女儿在学校吐得厉害,她才不得不带着女儿去医院检查
没想到,在医生的近距离了解和沟通下,竟然发现女儿患有严重的心理疾病,只要是遇到她害怕、不愿意面对的事情,身体就会不受控制地出现严重的排斥现象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好的学习质量应该是在好的学习环境下产生的
如果孩子生活在除了压力就是强迫的负面环境下,那孩子还没有遇到学习难处的情况下,就已经对学习无感,甚至还有深深的反感、排斥、还有恐惧心理
我们家长能做的,也是尽量少给孩子一些压力、多一些鼓励和认可让孩子增长信心
还是拿孩子成绩没考好这件事来说
假如孩子画了一张特别抽象的画,你根本看不明白是什么,却是对孩子说:“这幅画的颜色真有趣,色彩之间的搭配很有想象力”,那你的一句“你可以”、“相信你”,也许就成了孩子爱上画画的起点
这就是内驱力,也是从“我可以”、“我能被认可”里慢慢长出来的
![]()
03
内驱力
还是一个小小瞬间的突然“顿悟”
如果说,内驱力是来自外力上的支持、鼓励、还有推动,那我们家长在运用这股力量的时候就需要多一些方法和技巧了
其中,除了上面介绍到的正向反馈、和认可信任之外,孩子开不开窍,实际上也是在于一个小小瞬间的突然“顿悟”
记得兰妈真正开始对学习上心、每天把学习当饭吃的阶段,就是读初二那年
那一次,班上有技校招生的名额,班主任为了班级不会拖后腿,就建议班上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换一个赛道实现人生之梦
那时候又由于兰妈是刚转学回家,成绩一时赶不上班里节奏,老师对我这个学渣也有些失望,生怕我拖后腿 ,他就给远在外地打工的爸爸做思想工作,意思就是让我去读技校,将来有了技术也能谋一个好的出路
本以为爸爸听了之后,会生气地把我批评一顿,没想到他却坚持对老师说:“没到最后就不会轻易放弃,哪怕最后结果不是那么理想,至少在未来回忆起来不会感到遗憾和后悔”
![]()
听得出,爸爸的声音很疲惫,再想想他那么骄傲的人,却为了我这个不太懂事的丫头,要卑微地跟老师讲那么多话,我的内心瞬间被酸苦笼罩,整个人也犹如开窍一般下定决心:我一定要好好读书,一定不能让爸爸失望
再后来,当我成了一位母亲,看到自家孩子因为学习和我不止一次顶嘴、反抗时,那种深深的无力感更是让我从内心明白了父母当初的不容易
所以,理解、感恩、还有接受,包括孩子的内驱力,也都是一个小小瞬间的突然“顿悟”
而我们父母要做的,就是给孩子创造能突然“顿悟”的成长空间
比如,当孩子觉得学习很苦很累而厌倦的时候不要批评,而是多带孩子去工地、和乡下这种比较贫苦的环境多听多看
等到孩子能真正体会到“还是读书好,教室里的冬天有暖气、夏天还有空调”时,孩子自然就能分得清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包括他们自己目前最应该做的是什么
做好这一点,孩子才能真正在思考中长大,在长大中让自己得到更多、更丰富的成长体验,直到成为那个期待了很久、再完成那个计划已久的目标
这就是内驱力,等到真正拥有时,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就成了本能的潜意识,哪怕遇到困难和挫折也完全不惧,有足够的能量和勇气去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小天地
![]()
那么,关于什么是内驱力这件事,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