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许昌,有一对夫妻经营着一家早餐店,虽然起早贪黑很是辛苦,但小日子过得也算红火有奔头。然而,2015年春节前夕,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打破了这份平凡的安稳。
店主人赵老师,当时53岁,感觉胸口持续疼痛。起初以为是劳累所致,便去诊所看了看,医生诊断为“神经性疼痛”,说不碍事。可吃了对症的药,疼痛却不见缓解,反而断断续续拖了两个月,换了几家诊所也没能解决问题。
“诊所看不好,那就得上医院了。”带着这份担忧,2015年4月,赵老师来到禹州市人民医院进行检查。结果令人心惊:左上肺叶发现一个2×1.5×1.5cm的肿物。随后的活检病理诊断更是雪上加霜:肺低分化腺癌。
![]()
这个诊断结果,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无疑是沉重的打击。然而,赵老师当时第一个涌上心头的念头,却不是对自己的担忧。“当时我也没有害怕什么,就是觉得老母亲马上90岁了,感觉‘娘,你没福了!’”作为家中的顶梁柱,他想到的是年迈的母亲和未来的家庭重担,不禁痛哭失声。
面对丈夫的病情,赵老师的妻子展现出惊人的坚强。为了筹集治疗费用,她毅然决然地变卖了夫妻二人经营多年的早餐店。5月份,赵老师接受了肺部切除手术。当术后医生建议进行化疗时,他却犹豫并拒绝了,担心化疗对身体损伤过大。
就在一家人为后续治疗方向踌躇时,转机悄然出现。赵老师住院期间,前来探望的亲戚们将他的妻子拉到一旁,悄悄告知:“你去郑州,咱郑州有一位叫袁希福的老中医,他用中药调理这个病效果很不错。”夫妻俩商量后,决定一试,次日便动身前往郑州。
![]()
2015年5月18日,赵老师在家人陪同下,初次求诊于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的袁希福院长。袁院长在详细了解他的情况后,告诉他“抗癌是一场持久战”,需要耐心和坚持。
让赵老师感到意外的是,效果比预想中来得要快。“当时我、俺媳妇、俺亲戚一块去的,我还以为要吃一段时间才能见效果,结果我很快就发现,自己有胃口了,气色也好了,人看着精神多了!”
在坚持调理约半年后,袁希福院长建议他复查CT。2015年12月4日,禹州市人民医院的CT检查报告显示:与2015年9月14日的CT片对比,左肺索条状高密度影变化不明显,余肺野未见异常密度影。
赵老师还分享了一件复查时的趣事。有一次他去另一家医院做肺部CT,肿瘤科的主任询问他的病情。他坦然告知自己是肺癌患者,但没有做过化疗。主任听后十分惊讶,直到看了他的CT片子,忍不住说:“咦,你这个器官比好人的还好嘞!”
遗憾的是,赵老师的母亲于2018年去世,享年90多岁。了却了这桩最大的心事,赵老师的身体也恢复得越来越好,生活重新走上了正轨,甚至开始了“走南闯北”的工作生涯。“我19年就去干活,在北京。这几年呢,跑了四个省,参加人家这大工程啊,都要体检,身体各项都达标,没有一点不合标准的。”
![]()
2024年4月26日,在“希福中医第六届百位抗癌明星·龙年中国行”开封站的活动中,赵老师作为首位分享者登台。讲到动情处,他情绪有些激动:“从2015年之后,我只要遇到病友,我都向他们推荐袁院长,希望他们少走弯路,但有人说我是医托!”为了证明自己所言非虚,他直接撩起了上衣,露出了左胸下那道长达15厘米的手术疤痕。这一刻,台下众多有着相似经历的康复者和家属们,报以了理解和鼓励的热烈掌声。
从确诊肺癌时觉得愧对老母亲的绝望,到如今能够奔波于各地正常工作,赵老师用九年的时间,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康复之路。他的经历,或许能为许多在类似困境中寻找方向的人,提供一份真实的参考和一丝温暖的希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