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的热度还没散尽,很多军事爱好者们的目光似乎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打听下一代的消息,也就是传说中的004。
![]()
这艘万众瞩目的国之重器,早已超越了钢铁舰体的范畴,关于004航母的动力系统,网友和专家们分成了两大阵营,单是这场争论本身,就极具看点。
现在已经不是当初辽宁舰“解决有无问题”的窘迫,也不是山东舰“摸索国产化”的追赶,更不是福建舰“攻克电磁弹射”的技术冲刺,如今的讨论,带着一种“幸福的烦恼”。
![]()
一派是务实的“常规动力派”,他们认为,眼下最核心的战略重心,依然是围绕西太平洋近海展开,特别是武力统一台湾的潜在需求,在这个作战区域内,常规动力航母的作战半径已经绰绰有余,完全够用。
更重要的是,沿用福建舰已经成熟的技术路线,能够最大程度地缩短工期、节约成本,让战斗力以最快速度生成,这是一种非常贴合现实需求的稳妥选择。
![]()
另一派则是着眼未来的“核动力派”,在他们看来,发展核动力航母是无法回避的必然趋势,早一天掌握技术主动权,就早一天占据未来海权的制高点。
他们之所以有底气提出这种超前布局,恰恰是因为家底厚了,现在中国海军已经拥有了三艘常规动力航母作为坚实的过渡力量,这个规模足以应对当前的挑战。
![]()
而且还有一艘被外界称为“准航母”的076型两栖攻击舰已经出世,这艘排水量高达四万吨的巨舰,同样搭载了先进的电磁弹射系统,能够起降无人机甚至是新一代的歼35舰载机,为航母战斗群增添了全新的作战维度。
说白了,之所以能如此从容地辩论“够用”还是“远见”,底气来源于我们背后那支日益强大的水面舰队,这份自信是我国实打实的钢铁堆出来的。
![]()
而且美军已经将我们的055型万吨大驱划分为“巡洋舰”级别,这本身就是一种战力上的认可,而且首批8艘055型已经全部服役,每一艘都装备了112个垂直发射单元,火力惊人。
放眼整个中国海军,驱逐舰的总数已逼近60艘大关,其中性能先进的052D/DL型号就超过了40艘,再加上数量庞大的054A/B型护卫舰和其他辅助舰艇,水面作战舰艇的总数早已突破百艘。
![]()
正是这样一支庞大的舰队,构成了航母战斗群最坚实的后盾,也为未来的发展规划提供了无比坚实的基础。
福建舰的技术突破,特别是它作为中国首艘配备电磁弹射的航母,它的意义非同凡响,更是直接让中国航母技术迈入了世界顶尖行列,这份成就感在大陆内部迅速发酵,引发了全球华人的强烈自豪。
![]()
这种自豪感催生出一种奇特的“喜新厌旧”心态,那就是福建舰还没捂热,大家的心思全飘到了004身上。
当然,这种心态并不是不珍惜,而是民众对于国家军事装备迭代速度的加快已经习以为常,并为此感到无比骄傲和自信,而且这股沸腾的情感洪流,在跨越海峡时,为我国提供了坚实的壁垒。
![]()
![]()
科技博主项立刚在11月8日发表的一篇题为《为台湾同胞遗憾》的文章中,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种温差,他观察到,福建舰入列这一标志性事件,在台湾舆论场中似乎被刻意封锁,并未掀起应有的波澜。
他将这种现象定义为一种“遗憾”,在他看来,台湾民众无法同步共鸣这份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荣耀,是一种令人惋惜的隔绝。
![]()
这种情感上的“沸腾”与“沉默”,其实根源远比信息封锁要复杂得多,它暴露了长期政治隔阂之下,双方深刻的身份认同鸿沟。
从这些隔阂来看,同一艘福建舰,在一边是民族复兴、国力强盛的象征,而在另一边,它可能被解读为日益增长的军事威胁,视角的不同,决定了情感不同。
![]()
但是以福建舰为代表的海上钢铁力量,不仅仅是武器,在舆论场上,它们正在被一些意见领袖转化为强大的叙事“弹药”,将硬实力延伸到经济、民生等各个领域,构建起一套全新的话语体系。
项立刚的观点立场鲜明,虽然有时会引发争议,但他非常善于利用这种硬实力作为自己叙事的起点,他的逻辑非常清晰:军事上的成就,为全方位的对比提供了底气和完美的切入点。
![]()
他巧妙地将话题从军事对比转向了经济民生,他指出拥有约2300万人口的台湾,GDP与大陆的深圳市相差无几,而台北市一万多亿的GDP,甚至还不如大陆的南通市。
接着,他进一步分析了台湾经济的脆弱性,台湾的经济支柱过于单一,主要依赖半导体和农产品,而这两大支柱的市场,又高度依赖大陆。
![]()
他列举数据:台湾半导体产业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28%,是绝对的优势产业,同时2021年的数据显示,台湾多种农渔产品对大陆市场的依赖度极高,这种经济结构,使得台湾自主性显得非常脆弱。
随后,项立刚的批评扩展到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他批评台湾交通不便,缺少好的高铁系统,并认为普通民众的收入不高,生活并不轻松。
![]()
通过这一系列对比,他试图构建起一种从军事、经济到民生的全方位“落差”叙事,以此论证两岸统一对双方而言都是一种福祉。
这种基于强大实力的自信,甚至催生出更大胆的想象,军事评论员项立刚就曾提出过一个惊人的构想,那就是建造“人工浮岛”。
![]()
这个设想中的庞然大物,体量相当于100艘航空母舰,而其中的技术基础正是我国强大的填海造岛能力,尽管从军事角度看,这种固定不动的“浮岛”很容易成为打击的活靶子,存在致命弱点。
但作为一种舆论符号,它完美地体现了当硬实力自信膨胀到极限后,所能产生的“超级工程”式想象,同时也成为了这套实力叙事的终极表达,一个令人震撼的、关于力量的终极比喻。
![]()
当下,福建舰的服役映照出了中国军事现代化正在稳步进入“服役一代、建造一代、规划一代”的良性循环,更是折射出国民心中与日俱增的从容与自信。
如今,我国硬实力的增长是无可辩驳的客观事实,但如何运用这种力量,如何讲述实力背后的故事,让冰冷的钢铁能够传递出弥合裂痕的温度,而不是加深彼此的隔阂,这或许是比建造更强大的航母更为重要的事情。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