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周敏军 记者 高达)11月10日,苏州生态摄影师邓郁在张家港沿江湿地观鸟时,拍摄到一群铁爪鹀,经确认为苏州市鸟类新记录。
![]()
11月9日上午,邓郁在张家港沿江湿地的农田里拍摄雁群的时候,取景器里看着雁后的背景有成群的小鸟飞过。刚好看见南京的鸟友发了铁爪鹀的照片,于是邓郁与他讨论其看到飞过的这群小鸟是否也是铁爪鹀。因其飞行姿态与高度跟常见的云雀、小云雀不同,也不能排除是黄腹鹨之类,所以没法确认。翻耕过的农田凹凸不平加上鸟的颜色接近土壤颜色,让这些小鸟落地后极其难发现。
第二天下午天气转好,邓郁再次前往看是否有机会能够拍摄到。到了农田没多久,一群小鸟就被黑鸢惊飞了,成群的在贴地飞。翻看拍到的照片,邓郁发现其中有嘴粗厚,胸前有黑色斑纹的鹀,这才确定是铁爪鹀。
铁爪鹀(学名Calcarius lapponicus),中等体型(16厘米)且矮实的鹀。头大而尾短,后趾及爪甚长。非繁殖期成鸟及幼鸟:顶冠具细纹,眉线皮黄,大覆羽、次级飞羽及三级飞羽的羽缘为亮棕色。铁爪鹀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一般见于11至翌年2月,在江苏省很少见。
苏州市林学会周敏军介绍,由于铁爪鹀不仅少见,且野外难于观察,与体型相当小云雀、小鹀、田鹀等较为相似,在一群飞行的小鸟中较难识别出来。但专业人员可以通过看嘴、看脸、看纵纹以及看所处环境进行识别。“铁爪鹀嘴粗厚,小云雀嘴略细长,它们混群时可通过嘴型区分。铁爪鹀脸颊为灰褐色,嘴黄色,而小鹀脸颊偏暗栗色,嘴灰色。铁爪鹀胸前至胁部纵纹为黑色,田鹀为棕褐色。铁爪鹀喜栖息在翻耕后的农田,且擅长隐身,而小鹀和田鹀多栖息在树林及灌丛里。”周敏军还介绍,铁爪鹀飞行时还会发出生硬的嘟声“prrt”接短促而清晰哨音“teuw”。
苏州作为“国际湿地城市”,其丰富的湿地资源为鸟类提供了重要栖息地,鸟类多样性成为衡量湿地生态保护成效的核心指标。本年度已经发现了铁爪鹀等5个鸟类新记录,而青头潜鸭、卷羽鹈鹕、黄胸鹀等珍稀濒危鸟类频频现身,反映了苏州市湿地保护成效显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