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对“台独”顽固分子的打击持续加码。
继通缉沈伯洋之后,11月13日,再次发布针对台湾网红温子渝和陈柏源的通缉令。
这一系列动作迅速引发两岸舆论热议,同时让赖清德面临严峻政治压力。
为了缓解局势,赖清德试图通过韩国瑜寻求转圜,却遭到明确拒绝。
这场围绕“台独”问题的博弈,正成为两岸关系的关键节点。
![]()
大陆的行动覆盖法律、经济和舆论三大领域,形成了系统性的“组合拳”。
法律层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03条“煽动分裂国家罪”,大陆对“台独”分子展开立案调查、冻结资产、发布通缉令,并通过国际刑警组织寻求跨境司法合作。
温子渝和陈柏源长期在国外社交平台上发布煽动“台独”、攻击大陆政策的内容,甚至针对大陆配偶实施网络欺凌,制造分裂两岸的舆论。
此次通缉令的发布,意在形成法律威慑,明确传递“台独”行为必将付出代价的信号。
经济层面,大陆切断“台独”分子的经济支持链条,直接削弱其后盾。
今年6月,沈伯洋父亲名下关联企业遭到大陆惩戒,这一举措不仅打击了其经济基础,也起到了警示效应。
舆论层面,大陆通过媒体曝光“台独”分子的违法行为,将其置于公众视野。
例如,央视专题片明确指出,国际刑警组织可以协助全球追捕“台独”分子。
这些措施不仅针对个案,更是向台湾民众和国际社会发出明确信号:搞“台独”没有好下场。
![]()
赖清德作为“台独”立场的代表人物,在大陆的强硬措施下压力倍增。
面对沈伯洋案的持续发酵,他试图通过韩国瑜等跨党派民代寻求支持,为“台独”分子争取转圜。
然而,韩国瑜公开拒绝这一请求,明确指出“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求赖清德正视问题,废除“台独党纲”,承认“九二共识”。
韩国瑜的表态不仅是对赖清德的政治警告,也反映了台湾内部在“台独”问题上的分化。
尽管大陆法律行动强势推进,但跨境司法合作仍面临现实难题。
沈伯洋目前身处德国,而德国法律对“政治性犯罪”通常不予引渡。
如果德国将此案认定为政治问题,可能拒绝合作。
这一情况凸显了国际司法合作的复杂性,大陆要想让法律行动真正落地,必须提供扎实的证据,确保行动针对实际犯罪,而非政治立场。
同时,国际社会对“台独”问题的态度分化也增加了行动难度。
部分西方国家可能利用“台独”议题对大陆施压,而大陆则需要通过合法性和透明性来争取国际支持。
大陆的法律和舆论动作不仅针对“台独”分子个人,也对台湾社会形成了强烈警示。
随着通缉令的发布,赖清德及其“台独”立场将面临更大的舆论和政治压力。
未来两岸关系的走向,可能取决于台湾内部对“台独”问题的态度变化,以及国际社会对大陆行动的支持程度。
大陆发布针对“台独”分子的通缉令,既是法律的严肃执行,也是政治的强硬表态。
这场围绕“台独”的博弈,不仅关系两岸关系,也牵动国际社会的关注。
赖清德的政治困境和韩国瑜的明确态度,进一步突显了“台独”问题的复杂性。
未来,两岸关系的走向将取决于大陆法律行动的持续性、台湾内部的政治变化,以及国际社会的态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