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又有人高喊“中日必有一战”,情绪激昂,字字带血,仿佛战争明天就要打响。
有些情绪,源于历史;有些警惕,来自现实。关于中日关系,网络上总有人喊“必有一战”,语气悲愤、字字泣血。
![]()
这种情绪可以理解,毕竟南京城下的30万冤魂未散,731部队的罪证仍在,靖国神社的香火未断。但把复杂国际关系简化为“不死不休”,不仅危险,也容易掉进情绪陷阱。
必须承认:日本对华战略,长期带着戒备甚至敌意。从甲午战争到侵华战争,从岸信介到岸田文雄,某些政治家族与军国主义的历史脐带,从未真正剪断。
他们一边享受中国市场的红利,一边在安全议题上紧跟美国围堵中国,甚至频频炒作“台海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这确实令人愤怒。
但正因如此,我们更需冷静,而非被仇恨裹挟。
真正的强大,不是喊打喊杀,而是让对手不敢轻举妄动。今天的中国,拥有世界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全球第二的军费投入、覆盖全域的导弹威慑、以及14亿人凝聚的民族意志。
![]()
日本自卫队再扩编,美军基地再加固,在东风快递面前,终究是纸老虎。正因有这份底气,我们才不必靠“宣战式口号”壮胆。
更重要的是,和平发展仍是主流。中美之间尚可谈合作,中日经贸依存度依然深厚,2024年双边贸易额超3000亿美元,日本车企、电子企业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
即便政客叫嚣,商界却清醒:得罪中国,等于自断财路。这种现实利益,恰恰是遏制极端冲动的刹车片。
至于“战犯后代掌权”的说法,虽有历史依据,但也要看到:今日日本社会并非铁板一块。年轻一代对战争记忆淡薄,反战声音始终存在;和平宪法虽被蚕食,但民意仍有制约。把整个国家等同于少数右翼政客,既不客观,也无助于精准应对。
我们该警惕的,不是“日本会不会打”,而是它如何借美国之手搅局。比如配合美日印澳“小圈子”围堵中国,比如在台海问题上煽风点火,比如推动军事松绑、发展远程打击能力。
![]()
这些才是真实威胁,需要外交、经济、军事多维反制,而非一句“捐命打日本”就能解决。
而对普通国人而言,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不让悲剧重演。当年积贫积弱,任人宰割;如今国力强盛,更要以理性守护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
爱国,不是比谁嗓门大,而是比谁更清醒、更坚韧、更有建设性。
最后说一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靠的是科技自立、产业升级、制度自信,不是靠一场想象中的“终极决战”。我们不怕战,但绝不主动求战;我们铭记血泪,有一天让敌人加倍奉还。
![]()
真正的清算,不是刀兵相见,而是当中国站在世界舞台中央,日本不得不正视历史、尊重现实。
那时,我们随时可以恶心小本子一把,因为我们随时可以让岛国沉默,要不要干,看大爷的心情,让他们头顶始终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天天过得提心吊胆,生不如死,这算不算最狠的报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