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一缕阳光全球同拍中国年”国际旅游推广活动于1月1日至2月12日圆满举行,这场由中国西北旅游协作区发起、青海省文旅厅联合多省区主办的活动,以“丝绸之路•世界共赏”为主题,吸引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参与,创拍作品超5万件,最终37580件(条)有效投稿经过多轮筛选,评选出128件获奖作品,涵盖图片、视频、AI三大类别13个奖项,其中6个金奖作品堪称年度光影创作的标杆。这些作品不仅定格了晨光中的绝美瞬间,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时代印记。
图片类金奖:光影定格文化与生态之美
图片类3件金奖作品分别从丝路发展、生态保护、非遗传承三个维度发力,以精准的构图与细腻的光影捕捉,让瞬间成为永恒。
![]()
《待发》|魏方合|陕西西安
陕西西安摄影师魏方合的《待发》摘得图片类金奖首位,作品拍摄于元旦清晨的西安丝路高铁站点,画面以低角度构图,将蓄势待发的高铁列车置于漫天朝霞之中,车身反射的金色光芒与晨光交相辉映,既勾勒出新年清晨的静谧氛围,又隐喻着丝绸之路在新时代的复兴与中国高铁联通世界的雄心,被评委会誉为“传统与现代的完美对话”。
![]()
《赛跑》|多杰扎西|青海玉树
![]()
《胡兀鹫》|吾金旦增|青海玉树
![]()
《喂养》|赛尼更尕才仁|青海玉树
青海玉树的多杰扎西、吾金旦增、赛尼·更尕才仁联合拍摄的组图《高原精灵》,则将镜头对准可可西里的藏羚羊群。创作者以长焦距镜头压缩空间,在晨光初现的时刻定格下藏羚羊群奔跑的动态瞬间,金色光线勾勒出羚羊矫健的轮廓,背景中雪山与蓝天形成冷暖对比,既展现了青藏高原的雄浑壮美,更直观呈现了生态保护的显著成果,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跃然纸上。
![]()
《埔寨火龙》|李美贞|广东梅州
广东梅州摄影师李美贞的《埔寨火龙》,聚焦当地非遗文化。作品以高速快门凝固了晨曦中埔寨火龙表演的精彩画面,舞动的火龙火星四溅,与天边的鱼肚白形成鲜明视觉冲击,非遗传承人的身影在晨光中若隐若现,将传统年俗的活力与晨光的温暖完美融合,成为中华文化生命力的生动注脚。
视频类金奖:叙事传递情感与时代温度
视频类3件金奖作品凭借成熟的叙事手法与多元的拍摄技术,让“第一缕阳光”的故事更具感染力。
《68海里的乡愁》|林天赐|福建平潭
福建创作者林天赐的《68海里景区同拍第一缕阳光》(又名《68海里的乡愁》)成为最大亮点之一。作品以福建平潭68海里景区为拍摄地,通过航拍、延时摄影与人物采访相结合的方式,记录了新年第一缕阳光洒在“同心石”“海峡之眼”等地标的过程,穿插当地民众与台湾同胞共迎日出的场景,以“68海里的地理距离”反衬“血脉相连的情感共鸣”,被美国ICN电视联播网评价为“两岸文化交流的光影名片”。
《你好2025》|陈飞 王有之|青海海东
青海海东陈飞与王有之合作的《你好2025》,则以纪实风格取胜。作品记录了元旦当天青海湖二郎剑景区的生态环保徒步大会盛况,1000余名志愿者冒着严寒,以身体组成“2025”巨型字样,身后是冉冉升起的朝阳与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既展现了民众迎接新年的热情,更传递了生态保护的责任担当,画面极具视觉冲击力与情感张力。
《追光的人》|西海都市报|青海海西
西海都市报创作的《追光的人》,将镜头对准普通创作者群体。作品跟随不同职业的摄影爱好者,记录他们为捕捉第一缕阳光而提前蹲守、克服严寒的过程,从丝路古道到城市公园,从高原湖泊到海滨码头,通过多机位剪辑展现不同场景的日出盛景,最终以“追光者亦是发光者”的主题升华,凸显活动的全民参与性。(西北旅游协作区秘书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