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传统农业大省到制造大省,从能源原材料基地到新兴产业聚集地……“十四五”期间实现的两个跨越升级推动安徽全省历史性迈入工业大省行列。
11月12日,《徽商》全媒体记者从安徽省“十四五”工业经济发展主要成就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安徽工业经济展现出“往前赶”的强大韧性与活力,全部工业增加值达1.42万亿元;规上工业营收由3.8万亿元增加到5.5万亿元,从全国第12提升到第6位,居中西部首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9%,比全国高2个百分点;工业对全省GDP增长贡献率均保持在30%以上,增速较快、总量进位、贡献提升。
![]()
“压舱石”和“火车头”
“今年前三季度,工业对全省GDP增长贡献率达46.4%。”在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冯克金看来,安徽工业经济的“压舱石”和“火车头”作用愈发凸显。
从结构上看,安徽制造“强筋壮骨、攀高向强”。“十四五”以来,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6.1%,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由40.3%提高到43.6%、占比居全国第3位;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由12.2%提高到16.1%。
其中,今年前三季度,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7.8%,对全省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46.2%、创“十四五”以来新高;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比由33.5%提高到42.4%,高于全国7.8个百分点。
从质效上看,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智能绿色的加速转型、“亩均论英雄”的探索改革,推动安徽制造向“高”攀登、向“智”发力、向“绿”而行,在“十四五”期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从全国第7提升至第6位。
在创新引领方面,全省企业研发投入突破千亿元,拥有200多家“国字号”创新平台,目前全省营收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创新活动的覆盖率达九成以上;规上工业企业员工人均创造营收由146.8万元提升至187.2万元,亩均营收、亩均税收分别增长超30%、近40%。
应流航源公司攻关突破的高温合金涡轮叶片“点燃”了国产大飞机“心脏”,华升泵业研发的环管轴流泵、马钢研发的“高性能重型热轧H型钢”……一批攻关成果“叫得响”“走得远”,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日渐凸显。目前全省已有549家企业成功揭榜421项攻关任务,其中161项顺利结题,33项打破国外垄断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安徽成为全国首批数字化转型贯标试点省,合肥、芜湖、马鞍山先后入选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改造数量从不足1000家增长到目前的2.33万家,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由全国第15提升至目前的第5位;培育了一批带动产业链式转型的全球“灯塔工厂”、国家级智能工厂和5G工厂,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在绿色发展方面,到2024年底,规上工业以年均3.8%的能耗增长支撑了7.9%的增加值增长,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4.2%、比全国多降4个百分点。
产业向新
全球近10%的显示面板、全国约8%的工业机器人、10%的汽车及新能源汽车、15%的家电、20%的光伏组件、30%的光伏逆变器和工业车辆皆出自江淮大地……安徽制造品牌的实力“出圈”“出海”,成为安徽工业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其中,“一链一策”促进汽车、高端装备、电子信息、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制造强省建设的“产业脊梁”更加坚挺;一批新产业新赛道加速生根发芽、拔节壮大。
“十四五”期间,生物制造形成了生物食品、生物制药、生物能源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工业级无人机具备从发动机、螺旋桨、航电及飞控系统到整机全产业链制造能力;智能机器人实现了“大脑”“小脑”“肢体”的链式协同布局;安徽汽车、新能源汽车年产量分别增长了2倍和15倍;机电产品占全省出口总值比重由59%提升至70.4%。
“一县一策”打造县域制造业特色产业集群62家,创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3个、居全国第6位,长丰“车”、太湖“膜”、潜山“刷”、濉溪“铝”等一批“皖”字号产业地标和集群品牌声名远播。
企业向强
产业的向“新”而行、向“高”攀登,离不开企业的成长和发展。为赋能企业发展,安徽省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乔木”参天、“灌木”茁壮、“苗木”葱郁的生态加快形成。
在企业梯次培育方面,安徽省先后出台了《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倍增行动方案》《安徽省制造业优质企业成长计划》等政策,省市县协同构建了“选种、育苗、培优”的全生命周期政策支撑体系,聚力打造以“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含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瞪羚与独角兽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产业链链主企业”为骨干的优质企业梯队。
“十四五”以来,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数由1.8万户增加到近2.5万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由0.85万户增加到2.3万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由2818户增加到7221户,均增长约2倍,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90户、居全国第8位,专精特新“金字招牌”更加闪亮。
在金融赋能方面,安徽打好“贷、投、板”组合拳,连续5年开展“十行千亿万企”融资专项行动,专精特新贷款余额增长了2.5倍、平均年化贷款利率下降了33%;大力支持“专精特新投”,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基金累计投资项目580个、完成投资184亿元,先后有20家企业获基金投资后成功上市;大力扩容“专精特新板”,省专精特新专板新增入板企业527户,其中有14家在新三板挂牌、3家企业进入上市审批程序,以金融“活水”赋能“专精特新”企业成长。
![]()
文、图| 邵梦
出品 |《徽商》全媒体
责任编辑 | 王雨露
责任校对 | 张涛
一审 | 马园园
二审 | 梁爽
三审 | 鲍小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