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忘了汉语,但唯独不敢忘祖先是中国人:琉球亡国146年血泪史。
1880年冬天,北京总理衙门口风直往衣里钻,人站在檐下都透着冷,林世功穿着朝服,手里攥着血书,步子稳,走到人前,也不多言,横刀一抹就倒在台阶边,街上人散开一圈,谁都懂他来干什么,前一年琉球被日本并入,朝廷门口安静得听不见回声,他把命摆在这条路上,想敲醒一扇门,地上血色慢慢晕开,门还是那扇门。
过了一百四十六年,久米村的后裔每到清明就往福建去,船班改道,航线换名,人照样找得到祖坟,语言换了口音,姓氏翻成片假名,家里柜子里那本族谱还在,翻开纸张旧,字还清楚,祖先从哪里来,孩子听大人说一次就记住。
往前再拉五百年,琉球和大明的路开了,朱元璋派人带话,海上要通,贡要到,岛上人安心过日子,福建三十六姓提箱过海,汉字一笔一画教,礼仪拿着家里规矩教,儒学在屋里摆书案教,岸上立了久米村,成了唐人住的地方,王宫里要册封,礼要行全套,官要读书考人,照着中原那套走,宫里挂的匾是楷书,祠堂里供的香是闽地的香,很多人心里认定自己靠着华夏这一边。
日本看在眼里,动手也快,1879年旗号挂的是行政调整,来的是兵,王城的门开着,守门的人换了,尚泰被请去东京,名上是住客,身边人说话都要看人脸色,王宫接管,旗降下,地图上画了新名,冲绳县三个字印出来。
接下来学校黑板上不许写汉字,老师改教日文,孩子在家里跟祖父读族谱,到了课堂起立唱国歌,堂屋里挂的那幅家训不拿下,户口本上的姓要改成日式,写起来顺不顺手另说,村口的老人记路名还是旧路名,脑子里转不过来也就不说话。
林世功在这个关口带人上北京,箱子里装着族谱,公文,国书,见面就把东西放桌上,求个出面,回话冷,拖着拖着,天色都黑了,他心里明白来去的后果,人已经走在这条线上,还得把这一步走完,他用命留下一句话,不用口说,留在史料里就能看见。
吞并过去几十年,岛上换的不止是官名,吃穿住行往日式上靠,语言换课本,婚姻看户籍,礼俗看新规,谁在街上提自己是中国人后代,听的人会皱眉,写在纸上会被拿走,多数人把话咽下去,忙着谋生,年头久了,有人会真忘了自己从哪边来。
久米村里还是有几户人家,晚上关门点灯,把族谱擦一擦,过节摆供,孩子小小手写几个祖先的汉字名,有的读不顺也要过一遍,神龛上有妈祖像,长辈指着说这是海边传来的神像,路是从福建那边过来,香灰一炉一炉续着。
这种认同不靠喊话,落在一件件生活里的小事,饭前添一双筷子算先人,出门先朝祖宗方向鞠一躬,年复一年,话不多,事没断。
打到二战尾声,美国接管冲绳,岛上的旗换了颜色,独立的机会没落在手上,后来又回到日本名下,地图上画的军用地一大片,七成地方被基地占着,晚上天空有飞机响,街上孩子习惯了声音,生活里很多安排要看外面的时表。
久米村后裔这些年照样回大陆祭祖,航班从那霸起飞,落在福州,车开到宗祠门口,叩门,进门,香点上,家里老人把小辈领到族谱前,指一行字,念一遍,语言在变,制度在换,树根在土里不动,人走远了,路还能找回来。
林世功倒在北京城下这件事一直在书上,翻到那一页会停一会,历史盖住灰,也会透口气,冲绳街头有人聊琉球的路往哪走,讲文化认同该怎么留,声音一阵一阵传出来,听的人点头,散了再聚,还会继续说。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