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会的滑板比赛在广东惠州举行。赛场上,选手们身轻如燕,动作又飒又稳。跟随记者的镜头,一起感受惠州这座“滑板之城”的节奏。
眼前这位被大家叫作“谦仔”的,是21岁的惠州市滑板队教练何力谦,虽年纪轻轻,已是省运会季军。此刻,在他的搀扶下,记者正小心翼翼地将一只脚踩上滑板——滑板第一课,就在绿道上开始了。
![]()
在谦仔一声声“放松,慢慢来”中,记者反复练习“蹬地、上板、找平衡”。那份紧绷的恐惧渐渐被轮子驯服后的微小喜悦取代。终于,在一次尝试中,记者独自站立板上,向前滑出了一小段。
总台央视记者 李晶晶:虽然只有短短的几秒钟,但是当轮子顺从地往前滑动,风从耳边掠过,那一刻的感觉真的会让人“上瘾”。我好像也突然明白了,为什么滑板运动让那么多的年轻人为此着迷。
“板仔部落”
构建青春引力场
在广东惠州,被滑板吸引的年轻人不在少数。数据显示,全市长期参与滑板的爱好者已接近2万人。
从街头公园到校园课堂,一个个“板仔部落”正构建起这座城市独特的青春引力场。
跟着谦仔,记者来到下埔滨江公园。每到傍晚,这里的空地上总聚集着不少滑板爱好者,跃动的身影成为城市中一抹亮色。早在20多年前,惠州第一批滑手就汇聚于此。
摔倒、爬起、再尝试,是滑板日常;磨损的鞋头、磨光的板面,是滑手们的勋章。
滑板俱乐部成员 赵骥:一些飞跃动作会磨到板头板肚这些位置,因为不断在失败,不断在摔,直到你成功那一刻,多巴胺分泌那一瞬间,我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
惠州市第一中学滑板教练 丘雅豪:我看到了外面有很多不一样的滑手,像深圳、广州那些地方我经常过去跟他们玩,就算你和他没有见过面,你拿了一块滑板,就可以跟他成为朋友。
![]()
夜幕降临,滑板主题精酿酒吧成为滑手们的休闲驿站。自由、解压、交友、归属感——这就是滑板对年轻人的核心吸引力。在惠州,滑板不仅是运动,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目前,惠州市体校、滑板俱乐部已与多所学校合作,由专业滑手担任老师,推动滑板进校园。在惠州,几乎每50名青少年中就有1名活跃滑手。
![]()
在惠州一中,高二学生的滑板课活力满满。每周三节滑板课在选课小程序上早被一抢而空。
![]()
去年,红光幼儿园也开设了滑板课,3岁到6岁的小朋友也能踩上板子,在这里兼职的谦仔很有成就感。
惠州市滑板队教练 何力谦:想把我会的都教给他们,让他们知道滑板精神,学得厉不厉害无所谓,但一定要培养孩子的毅力、耐心。
融湾入圈
从“滑板制造”到“运动名城”
不只是“玩”滑板,全球高端滑板每十块就有近四块是“惠州制造”。这正是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机遇。
依托大湾区区位优势,惠州正在从“滑板制造”向“运动名城”华丽转身,全力打造“华南户外运动之都”这张金名片。
走进惠州市杰诚运动器材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单板筛选、胶压成型、弧度打磨……一块块滑板经过精密工序成型。从板面弹性到砂纸摩擦,每处细节都关乎性能。
![]()
作为惠州滑板龙头企业,不仅参与制定了中国滑板团体标准与行业标准,还是国家滑板队的研发合作方。2021年东京奥运会,滑板选手使用的滑板有1/3都来自这家企业。今年,他们又为备战十五运会的多个省队定制比赛用板。目前,企业已与国内外约70%的一线品牌建立合作,并带动七八家配套企业落户惠州。
![]()
如今,“惠州制造”的滑板已占据全球高端市场35%至40%的份额。
![]()
不止于“滑板之城”,惠州更乘全运东风,擘画“华南户外运动之都”的崭新蓝图。今年国庆,环南昆山-罗浮山218公里最美旅游公路迎来骑行热潮,超4万人次前来打卡;横河户外运动小镇的亲子徒步、皮划艇等项目也备受青睐。自8月“时尚运动季”启动以来,自行车、街舞、匹克球、冲浪等潮流运动被陆续引入景区与商圈,焕发全民健身热情,将体育活力有效转化为城市魅力。
![]()
面向未来,惠州正全面塑造临山、沿江、环湖、滨海的户外运动休闲带,打造集赛事、体验、产业、文化于一体的户外运动名城——一座因体育而更生动、因活力而更年轻的惠州,正迎风而来。
监制丨白玛央金 制片人丨潘虹旭 熊冰 高磊 张煜 记者丨李晶晶 何俊儒 摄像丨王帅 惠州台 编辑丨洪丽 李光健
(央视新闻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