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辣评:黄宗泽拿奶瓶的戏份,广告费够我追完一整季!
一、开播即“广告狂欢”:观众边骂边看,弹幕玩梗停不下来
《新闻女王2》开播首日,#新闻女王2开局11广#直接冲上热搜。网友吐槽:“以为是新闻播报中途插播电视剧”“建议改名《广告女王》”。剧中黄宗泽饰演的古肇华从香奈儿包里掏出一瓶舒化奶摆进保险柜,被弹幕疯狂刷屏:“这瓶奶的特写镜头够我买三箱”“奶派、茶派、咖啡派,原来这是饮料版《三国演义》”。
![]()
更绝的是,剧中角色连“喝咖啡加奶”都要玩梗:“奶有很多种,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肠胃的”——这句台词被观众解读为“牛奶品牌花式植入教科书”。网友辣评:“建议TVB给舒化奶颁个‘最佳配角奖’,毕竟它戏份比男配还多!”
二、TVB真的穷疯了?一组数据揭开港剧生存真相
1. 连亏6年,TVB急需“回血”
根据财报,TVB母公司2024年亏损4.91亿港元,近5年累计亏损超30亿港元。2023年裁员5%、关停电商平台士多,甚至被曝“演员拍吻戏先签保险协议防猝死”。《新闻女王2》的广告招商收入(全网超30家品牌合作)几乎撑起了制作成本的半壁江山。
2. 港剧“北上”背后的经济账
- 制作成本翻倍:为对标内地S+剧标准,《新闻女王2》单集制作成本超500万港元,是第一季的3倍。
- 演员片酬压力:佘诗曼单集片酬达50万港元,50集即2500万港元,占制作成本15%。
- 内地市场救市:优酷合拍剧收益占TVB内地业务营收60%,《新闻女王2》单平台广告收入破亿。
![]()
三、广告植入内卷:港剧如何把“硬广”变成“神梗”?
1. 饮料经济学:一瓶奶=角色说明书
剧中三大饮品暗藏玄机:
- 古肇华的舒化奶:象征“商人逐利”,台词“适合自己肠胃”被网友改编为“职场生存法则”。
- 文慧心的茶:对应“人走茶凉”,离职后仍有“文家军”死忠粉,被解读为“职场隐形权力”。
- 张家妍的咖啡:苦味隐喻职场压迫,网友戏称“喝的是咖啡,咽的是KPI”。
![]()
2. 电器与职场哲学的奇妙联动
- 飞爷的奶茶杯:奶茶品牌借“职场解压神器”标签出圈,弹幕刷屏:“建议纳入《打工人权益保护法》”。
- 马家明的泡面:方便面品牌通过“加班必备”场景植入,被观众列入“追剧零食采购清单”。
3. 反套路广告:观众从“血压飙升”到“主动二创”
当黄宗泽说出“奶要选对,人生要选对品牌”时,网友自发制作“广告金句合集”,甚至有品牌方买下同款牛奶在直播间复刻名场面。这种“广告即剧情”的玩法,让《新闻女王2》成为首个因广告植入登上豆瓣热门的剧集。
![]()
四、行业启示录:TVB的“钞能力”能复制吗?
1. 港剧招商新公式:内容为王+精准匹配
- 女性向经济:全剧覆盖奶粉、美妆、理财等品类,精准狙击25-45岁女性消费群体。
- 场景化植入:广告与职场、家庭场景深度绑定,如夸克AI被用于新闻剪辑,益达口香糖出现在通宵加班戏。
2. 内娱学不来?三大差距暴露真相
- 编剧功力:硬广能被写成“职场生存隐喻”,而内娱常出现“男女主突然喝某品牌矿泉水”。
- 制作诚意:TVB为还原暴雨救援戏动用直升机,而内娱部分剧组连场景灯光都靠滤镜。
- 观众宽容度:港剧广告被吐槽“笑果拉满”,内娱广告却常被骂“侮辱智商”。
![]()
五、网友神总结:我们骂广告,但更怕好剧消失
“如果TVB没钱拍续集,我们连骂广告的机会都没了!”
“建议内娱学学什么叫‘广告剧双厨狂喜’,别再让我看到女主第五次拿起同款保温杯!”
“其实广告多不可怕,可怕的是剧情烂到让我想给广告商众筹告他们欺诈!”
![]()
结语:当“广告女王”成为时代注脚
《新闻女王2》的广告轰炸,本质是港剧在流媒体时代的生存博弈——用商业化的“铜臭味”换创作自由的“呼吸权”。或许正如剧中古肇华所说:“没有奶,哪有力气搞新闻?”观众嘴上骂着广告,手里却为情怀和演技买单。这大概就是港剧的魅力:再多的“铜臭”,也盖不住好故事的光芒。
![]()
互动话题:
你愿意为好剧多看几条广告吗?欢迎分享你印象最深的“神级广告植入”!
(本文数据及案例来源:优酷剧集营销报告、TVB财报、网友评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