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经常这样:
动不动就口腔溃疡、眼睛干涩、心烦失眠,感觉全身燥热;可偏偏肚子又怕凉,吃一点生冷就拉肚子,手脚冰凉,还容易胃胀反酸?
这种“上火”与“怕冷”并存的情况,在中医里称为“寒热错杂”,是很多脾胃不适人群的典型体质。
今天,邀请到脾胃专家李常青主任给大家分享一种常见的寒热错杂:心肝火旺+脾胃虚寒。
为什么会上热下寒、寒热错杂?
在中医看来,人体需要阴阳平衡。如果中焦脾胃的运转能力减弱,就会导致上面的火下不去,下面的水也上不来。
结果就是心肺有火,人烦躁、睡不好、长口疮;而脾胃和下肢却能量不足,表现为怕冷、腹泻、腰腿无力。
这种情况,如果只清火,脾胃更寒;如果只温补,上面的火就更旺。所以必须同步进行:清上温下。
![]()
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寒热错杂?
如果你符合下面这几条,就很可能属于这类体质:
- 容易心烦、失眠多梦,爱发脾气;
- 反复口腔溃疡,眼睛干涩或发红;
- 虽然感觉“上火”,但不敢吃生冷,容易胃胀腹痛;
- 大便有时稀溏,容易粘马桶;
- 手脚不温,怕冷,尤其腹部和下肢凉。
![]()
参苓白术散:调和寒热的经典方
参苓白术散是调理脾胃、益气健脾的经典方,性质平和,兼具健脾温中与渗湿清热之效,尤其适合脾胃虚弱兼有湿热的人群。
方中主要药材包括:
人参、白术、山药:健脾益气,增强脾胃运化功能,从根本上改善虚寒;
茯苓、莲子、薏苡仁:渗湿利水,帮助清除体内湿气,减轻身体沉重感和黏滞大便;
白扁豆、砂仁:理气和中,缓解腹胀、反酸等气滞问题;
桔梗、甘草:调和诸药,亦有轻微清热之功,利于上焦火气的宣散。
该方主要适用于身体困重、大便黏腻、口干口苦,同时又不敢吃凉、容易腹泻的寒热错杂人群。
注意:如果当前“上火”严重,如喉咙剧痛、发热、牙龈肿痛,应先以清热为主,待急性火气消退后再健脾祛湿。
![]()
寒热错杂的体质很常见,关键是认清自己的身体信号,不要盲目“灭火”或“进补”。选对方法,慢慢调理,身体才会回到平衡状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