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前主持朱学虹,当年放着“电视台一姐”不做,跑去街角磨咖啡被骂“疯了”,现在反倒成了年轻人的“精神老板娘”?
九十年代上海人听广播,十有八九听过她的声音。那会儿她还在东方电台幕后,读者来信堆成山,她一封封拆,把听众爱听的歌记在小本子上,后来同事说她“一根筋”,她倒乐呵呵:“听众的心思,比稿子值钱。”
![]()
新世纪初电视火了,她被挖到有线音乐台。《华纳音乐天地》里她穿碎花裙讲唱片故事,《朱朱读信》里捧封信能读哭一屋子人。搭档朱桢是活宝,她是定海神针,一个用上海话逗得观众拍大腿,一个捧着信读得老阿姨抹眼泪,点歌环节更是把“走心”和“接地气”揉得刚刚好。
火得电视台广告部电话被打爆。《五星讲大擂台》《红蓝大对抗》抢着要她,品牌商追着塞代言,同事都说“一姐位置稳了”。可就在台里要给她办庆功宴那年,她突然递了辞呈。
![]()
“放着金饭碗不要,去开咖啡店?”网友骂声没停过。有人说“过气主持混得差”,有人扒她直播卖咖啡豆“蹭情怀”。她倒好,转头拉着朱桢在咖啡店拍视频,老搭档坐吧台前吐槽:“当年你甩了我,现在倒要我来给你当‘人形招牌’?”
![]()
她的咖啡店开在老弄堂里,墙是旧报纸糊的,菜单手写在牛皮纸上。90后小姑娘去打卡,说“朱姐磨咖啡时讲的故事,比拿铁还上头”。去年上海文旅局报告里还提过,她那家店带动周边小巷客流涨了三成,成了“文艺地标”。
前年她更“野”,把老式电话亭改造成“声景站”。路人拿起听筒,能听到她当年读信的录音,还能留自己的故事。00后排队打卡,有人说“像和二十年前的上海聊了个天”,连街道办都来取经:“朱老师,你这哪是开店,是给老城区装了个‘回忆开关’啊。”
![]()
现在她剪了短发,咖啡店开门就系围裙,磨咖啡豆时手腕还会习惯性转半圈——当年主持时练的手势,改不掉了。有熟客问她后不后悔,她擦着杯子笑:“当年在台上,观众为我鼓掌;现在在店里,客人为我续杯,不都一样?”
网友还在吵“过气主持该不该折腾”,她倒忙着拍短视频,镜头里朱桢抢她的拿铁喝,她笑骂“要死啊你”,背景音是咖啡机“滋滋”响。底下评论最多的是:“朱姐,你这哪是过气,是把日子过成了自己喜欢的腔调。”
![]()
职业哪有高低啊。当年拿话筒是她,现在磨咖啡也是她。比起死守着“主持人”光环啃老本,她这叫“人生换赛道,照样踩油门”。要是你,巅峰时敢按下“清零键”吗?
声明:本文中信息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完全正确无误,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