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条新闻,差点把手里的奶茶惊掉 —— 北大团队搞了个大研究,说男人每多一个亲生娃,死亡风险就能降 4%,女人呢,生 3 到 4 个孩子活得最久。底下评论区直接吵翻了,有人拍大腿:“老祖宗说的‘养儿防老’果然没骗咱!” 也有人翻个白眼:“你先给我算算,现在养 4 个娃要多少学区房钱?”
![]()
先别急着站队,这研究本身确实挺靠谱的。团队从 2004 年就开始忙活,盯着 51 万多 30 到 79 岁的中国人看了 12 年,连几十种疾病的数据都扒得明明白白。但有个关键信息得拎清楚:它说的是 “有关系”,不是 “生孩子直接让人长寿”。就像你发现夏天吃西瓜的人多,游泳的人也多,总不能说吃西瓜导致人去游泳吧?
更有意思的是,研究里的主力人群是 1945 到 1965 年出生的叔叔阿姨们。想想他们当年生孩子的日子:房价还没像现在这样 “飞天”,奶粉不用托人从国外海淘,单位分套房子能住祖孙三代,多养个孩子无非就是添双筷子、多做碗饭。那时候 “多子多福” 不是喊口号,是真能靠孩子搭把手过日子。
可现在呢?养个孩子从产房就开始 “烧钱”。我邻居家娃刚上幼儿园,光早教班一年就花 3 万,更别说将来的学区房、兴趣班、留学基金了。有个网友说得特实在:“生得起 4 个娃的家庭,家里早有保姆司机了,你让我这个月薪八千、天天加班的怎么比?” 这话糙理不糙,就像拿马车时代的地图开新能源车,方向从根儿上就偏了。
![]()
再说说为啥 “多生娃的男人可能活得久”。其实不是孩子有啥 “长寿魔力”,而是当了爹的男人,尤其是在咱们传统家庭里,肩上的担子重了,行为自然就变了。以前可能天天跟兄弟喝酒撸串到半夜,现在得想着 “我得好好活着养家”,烟戒了,酒少了,连熬夜打游戏都改成陪孩子搭积木了。这种角色转变带来的生活规律,比啥保健品都管用。
女人这边就复杂多了。有研究说怀孕能 “重置” 免疫系统,对某些慢性病有好处,比如乳腺疾病的风险会降低。但那些没写在论文标题里的苦,只有当妈的才懂:怀孕时的高血压、生完后的抑郁症、盆底肌损伤,还有夜里喂奶、白天带娃的连轴转。我表姐生二胎时,整整半年没睡过一个整觉,头发一把把掉,说 “为了孩子健康,自己先熬成了‘药罐子’”。
还有个绕不开的问题:到底是 “生孩子让人长寿”,还是 “本身条件好的人才能多生孩子”?你想啊,一个天天加班、吃泡面、租房子的姑娘,敢不敢一口气生 4 个?大概率不敢。但那些生了三四个还红光满面的妈妈,往往家里经济宽裕,有老人帮忙带娃,去医院检查也从不心疼钱。就像我老家一个婶婶,生了 3 个孩子,家里开小工厂,雇了保姆,她平时就带娃逛公园、做美容,这样的状态,想不长寿都难。
![]()
网上还有人借这个研究说 “独生子女自私不孝”,这就纯属扯了。孝顺不孝顺,跟兄弟姐妹多少没关系,关键看家庭教育。我同事是独生女,她爸妈生病时,她请了长假全程照顾,每天熬汤、擦身,比有些多子女家庭里互相推责任的强多了。反过来,也见过为了争房产,兄弟俩好几年不说话的,难道能说 “多子女就孝顺”?
其实北大团队自己也挺清醒,反复强调 “我们不是催大家生孩子,就是客观呈现数据”。真正该关注的,是研究背后的潜台词:晚年过得健康,靠的是完善的支持系统。有孩子陪伴当然好,但如果社会能提供靠谱的养老院、方便的社区医疗、贴心的心理服务,就算没孩子,也能体面地老去。
![]()
说到底,生不生孩子,生几个孩子,从来都该是个人选择。有人喜欢家里热热闹闹,愿意为孩子付出;有人更想过好自己的小日子,把时间和钱花在旅行、学习上。这两种选择没有对错,关键是别被一篇论文绑架。毕竟,活得久不如活得好,而 “好生活” 的定义,从来都该自己说了算。
就像我妈常说的:“以前养孩子是‘多个帮手’,现在养孩子是‘多个牵挂’。” 不管生几个,只要日子过得舒心,家人平安健康,就是最好的 “长寿秘诀”。你觉得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