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1月14日电 (记者尹星云)近日,北京文博发展智库换届工作会暨智库研讨会在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举办。
为加强首都文博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适应决策咨询科学化规范化需要,2022年7月,北京市文物局正式组建北京文博发展智库。智库自成立以来,在智库专家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多项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效。围绕博物馆之城建设、文物科技创新、金中都建都870周年活动策划等中心工作,组织专家开展智库专题研讨会20余场,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与专业性。围绕“十四五”规划评估、文博国际交流合作、中轴线标识设计等工作,组织专家提供咨询建议190余人次,发挥了有效的指导作用。智库专家为人才授课及录制专业课程60余人次,线上线下2900余人次接受培训,智库专家担任“青年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导师,借助智库优势专家资源,培养业界文博人才。与国际博协研究与交流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共同举办智库国际研讨会,与北京市宣传思想文化人才中心联合举办人才沙龙活动,编著系列专题成果集3册,促进业界交流合作。
北京文博发展智库第一届智库专家共65名,在此基础上,本届智库邀请国家文物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院校,国博、故宫等大型博物馆,以及非国有博物馆等单位的一批专家,最终151名专家受聘加入本届智库。智库专家组设置文物保护、考古、博物馆及综合类等四个专业委员会,并根据工作需要设置中轴线专项委员会。相较第一届,本届专家人数大幅增加,行业领导和中青年人才比例提升,专业领域和单位类型覆盖范围更宽。新一届智库将聚焦首都文博工作重点难点,汇聚高端智力资源,为首都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依照智库章程,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和重点工作需求,智库专家将实施动态增补。
新一届智库将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各项运行机制。提高政治站位,确保智库工作的正确方向。完善信息共享机制,促进智库专家、主管部门、文博单位、院校、科研院所之间互动交流,共享优势资源。健全精准选题机制,围绕首都文博重点工作,形成贴合实际需要的选题。加强成果转化,推动可行性咨询建议转化为政策举措,推动研究成果在首都文博领域转化为生动实践。加强信息化手段运用,借助数字化和AI技术,发挥“智慧文博”平台作用。为专家提供精细化服务,加强联络沟通,保障专家权益。
研讨会邀请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二级研究员荆林波作主旨报告。主旨报告以《智库发展与智库评价》为题,阐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背景、方向与路径,介绍智库评价相关理论和实践,为北京文博发展智库加强自身建设给予了宏观指导,为全面推动智库工作提供了成功经验。
在交流研讨环节,邀请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刘曙光,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副主任、北京设计学会发起人宋慰祖,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党委书记、教授陈建立,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等4位专家开展圆桌对话。各位专家从文物保护、考古、博物馆等领域,发表真知灼见,探讨发展路径,为首都文博工作建言献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